蝶
恋
花
·
六
月
词
再
用
前
韵
八
首
(
其
六
)
六
月
荆
南
蝉
早
沸
。
做
暝
连
阴
,
夏
已
赊
秋
意
。
莫
谓
晚
凉
饶
爽
致
,
田
禾
最
怕
床
头
被
。
长
日
经
营
无
好
计
。
枕
上
诗
成
,
记
又
无
头
尾
。
且
拾
厨
中
青
鸭
子
,
糊
他
一
盏
萤
灯
戏
。
写景抒情
田园
夏天
抒情
日常生活
情感
植物
意图绘
赏析
这首《蝶恋花》以六月为背景,描绘了夏日的炎热与农事的艰辛,以及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六月荆南蝉早沸”,开篇即点明时节与地点,荆南之地,六月蝉鸣早起,预示着炎炎夏日的开始。蝉声的早起,既是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示了农事的紧迫和季节的更迭。“做暝连阴,夏已赊秋意”,傍晚时分,连绵的阴云预示着夏季的结束,秋天的气息悄悄来临。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夏末的阴云赋予了情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转换。“莫谓晚凉饶爽致,田禾最怕床头被”,尽管晚凉带来了一丝清爽,但对于田间劳作的人来说,这并不能缓解他们的辛苦。这里的“床头被”暗喻了对休息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对丰收的担忧,即使在凉爽的夜晚,他们也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担心即将到来的秋收是否顺利。“长日经营无好计,枕上诗成,记又无头尾”,白天劳作的艰辛使得诗人难以找到解决农事问题的好方法,只能在梦中寻求灵感。然而,即便是梦中的诗篇,也未能完整表达出内心的忧虑和期待。“且拾厨中青鸭子,糊他一盏萤灯戏”,在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下,诗人选择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来消磨时光——用厨房里的食材制作食物,用萤火虫点亮一盏小灯,享受片刻的欢愉。这种看似消极的举动,实际上是对现实困境的一种无奈回应,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琐碎乐趣的追求。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的炎热、农事的艰辛以及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还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生活态度的独到见解。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夏日高封部过余读书处
明·左国玑
野人避徵书,不受朝簪扰。忽弃紫金鱼,来寻白鸥鸟。夷门城东甘隐居,蓬草不见谈玄庐。皆云管乐能龙卧,谁识虞卿亦著书。炎天尔跨青骡走,何意敲门访巢叟。入林一笑草堂开,习习凉飙吹.....
绝句五首(其五)
宋·吕陶
可喜公居近白云,眼前尘事少纷纷。纱橱竹簟偏宜睡,五月庭除不聚蚊。
荷巾
明·孙一元
宓妃乞与波间碧,凭仗南风为剪成。试着晚凉溪上坐,道人真得爱莲情。
晚步
明·韩奕
客愁思散步,力疾下高堂。水暖知鱼乐,林幽识蕙香。无风花信少,不雨菜畦荒。解后西邻叟,闲谈到夕阳。
初夏郊行
清末近现代初·陈肇兴
黑云初散雨初晴,一望郊原绿已平;好鸟逢人如问讯,野花满眼不知名。晚烟几簇笼修竹,新涨千畦长早粳;屈指纳禾期已近,老农相对有欢声。
养心殿晚坐
清·爱新觉罗·弘历
园亭多水木,自是气清凉。宫禁翡翠瓦,五雉围红墙。夏候所弗宜,暖气蒸炎阳。朝仪讵可阙,适已宁云臧。兹来乃迥别,竟日爽风飏。立秋迟三日,律先报白藏。晨从郊外来,多稼云将黄。既.....
北山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醉落魄(其一)新夏
清·丁澎
洗妆初晓绡红褪、待眉匀扫。铜虬半吐春云袅。雨压枇杷,莫恨鹃啼少。香泥窄凤金铃悄。兔丝偏是裙襕草。越罗何竹湘娥笑。鬓惹飞香,吹落桐花小。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