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
萨
蛮
·
题
青
溪
遗
事
画
册
同
邹
程
村
彭
金
粟
王
阮
亭
董
文
友
赋
八
首
(
其
四
)
后
堂
恰
与
中
门
近
,
当
时
日
傍
飞
蝉
鬓
。
犹
记
捉
迷
藏
,
水
晶
庭
院
凉
。
侍
儿
前
后
逻
,
何
计
将
他
躲
。
匿
笑
颤
花
枝
,
鞋
尖
露
一
丝
。
闺怨
情感
夏景
花枝
童趣
鞋子
侍儿
丫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宫廷中孩童游戏的乐趣与微妙的情感变化。“后堂恰与中门近”,开篇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宫内布局,后堂与中门相距不远,营造出一种既封闭又稍显疏离的空间感。接着,“当时日傍飞蝉鬓”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阳光斜照在少女的发丝上,仿佛金色的蝉翼,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少女青春的活力与美好。“犹记捉迷藏,水晶庭院凉。”这两句直接引入了游戏的主题,通过“捉迷藏”这一儿童常见的游戏,展现了宫廷中的孩子们在清凉的水晶庭院里嬉戏的欢乐场景。这里的“凉”字不仅指物理上的凉爽,也暗含了内心的宁静与愉悦。“侍儿前后逻,何计将他躲。”侍女们在周围巡逻,却难以找到隐藏的孩子们,这既体现了孩子们的机智和游戏的趣味性,也侧面反映了宫廷生活的规矩与秩序。最后,“匿笑颤花枝,鞋尖露一丝。”这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孩子们的笑声隐藏在花枝间,轻盈而充满生机,鞋尖的一丝露出,是他们小小身影的唯一线索,也是整个场景中最生动、最具有生命力的部分。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孩子们的活泼与天真,也传递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成功捕捉了宫廷生活中孩童游戏的瞬间,展现了他们的快乐、机智以及与成人世界的微妙互动,是一幅生动的宫廷生活画卷。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