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苧
·
早
秋
饮
蘧
庵
先
生
宅
隔
墙
闻
弦
索
声
淡
银
河
,
映
缸
面
,
红
鳞
微
白
。
蕉
轩
梧
径
,
雅
称
秋
晴
寂
历
。
更
蒙
茸
、
幽
花
杂
卉
遍
狼
籍
。
快
意
尽
樽
前
,
休
苦
问
、
战
旗
消
息
。
日
没
杯
阑
,
再
向
空
阶
布
席
。
有
万
斛
西
风
,
把
小
墀
都
拭
。
疑
惑
。
几
层
薜
荔
,
一
带
缭
垣
,
何
来
递
响
,
高
下
玲
珑
之
极
。
久
知
是
隔
院
,
檀
槽
低
摘
。
凄
凄
四
座
,
似
芦
花
枫
叶
,
浔
阳
夜
舶
。
惹
得
今
宵
,
无
数
吟
蛩
,
墙
下
于
邑
。
并
入
哀
丝
,
倍
作
凉
飙
激
。
写景秋景
抒情
怀古
秋节
山水
音乐
听音
赏析
这首《白苧·早秋饮蘧庵先生宅隔墙闻弦索声》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在友人家中饮酒时,隔墙传来悠扬琴声的画面。词中以“淡银河,映缸面,红鳞微白”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凉意的秋夜氛围。接着,“蕉轩梧径,雅称秋晴寂历”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仿佛置身于一片远离尘嚣的秋日林间。“更蒙茸、幽花杂卉遍狼籍”,描绘了满地散落的花朵,增添了几分自然的野趣和生机。随后,“快意尽樽前,休苦问、战旗消息”表达了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暗示了对过往战争的反思,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境。“日没杯阑,再向空阶布席”则描述了夜幕降临后,人们继续在户外享受清凉的晚风,席地而坐的情景。接下来,“有万斛西风,把小墀都拭”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秋风的凛冽,仿佛能洗净一切尘埃。“疑惑。几层薜荔,一带缭垣,何来递响,高下玲珑之极”通过描写隔墙传来的声音,引出对声音来源的好奇与探索,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迷人的氛围。最后,“久知是隔院,檀槽低摘。凄凄四座,似芦花枫叶,浔阳夜舶”将听觉体验与视觉景象相结合,将琴声比作芦花、枫叶和浔阳夜舶,生动地展现了琴声的美妙与情感的丰富。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和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历史往事的感慨,展现了陈维崧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