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春景
送别
抒情
情感
离别
名园
节日
寒食节
写酒
怀古
地方
南徐
官场

赏析

这首《风流子》描绘了南徐州暮春时节的景色与情感,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致。词中以“来时寒食近”开篇,点明时间背景,寒食节临近,却未料到春天即将消逝。接着词人通过“仆本多愁,何妨作达”,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感伤于时光易逝,又试图以豁达的态度面对。“官如不醉,遮莫伤神”一句,以官场生活为喻,暗示了词人在官场中的无奈与挣扎。接下来,“酒旗斜唤客,榆叶弱萦人”描绘了一幅酒肆门前,酒旗招展,榆叶轻柔缠绕人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燕子在风前低语,柳条在烟雾中摇曳生姿,这些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映射出词人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名园行乐处,追欢笑,何限宝马香轮”则将视线转向了名园中的欢愉场景,宝马香车,笑声不断,但这种欢乐背后似乎隐藏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哀愁。最后,“奈东望蒋州,春潮拍拍,北来瓜渚,暮雨纷纷”,词人将目光投向远方,春潮拍岸,暮雨纷飞,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忧虑。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荅寄元美
明·李攀龙
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