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抒情
春日词
边塞战争
花咏物
思乡情感
田园山水
咏史怀古

赏析

这首词以"无聊"为题,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首句"无聊笑撚花枝说",通过描绘词人无聊时随意折花的动作,流露出其闲适中带着落寞的情绪。"处处鹃啼血"则借杜鹃鸟凄厉的啼声,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暗示着词人心中的哀伤。接下来的两句"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词人借景抒怀,希望美好的事物远离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倚楼极目添愁绪",写词人独自凭栏远眺,愁绪更甚,进一步深化了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好风休簸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词人以风和鲥鱼作比,希望春风能吹走战争的痕迹,如同雪白的鲥鱼穿越江面,带来生活的宁静与生机。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词人对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