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绿
写景抒情
秋天写景
记梦
情感
咏物
时间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新秋时节的景象,以蝉鸣与捣衣声为引子,渲染出一种淡淡的秋意与愁绪。词人通过“天上双丸”这一比喻,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感慨。下片中,“一枕瑶妃斟绿瓮”一句,运用神话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梦幻氛围,而“觉后匡床无与共”则点明了梦境与现实的界限,以及孤独感的深刻体验。最后,“乱云封却华阳洞”以自然景象收尾,既是对环境的描绘,也隐含着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整首词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词人对生活、自然与命运的独特感悟。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