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奴
娇
·
临
津
怀
古
笛
声
紧
处
,
向
霜
空
削
下
,
一
天
秋
气
。
我
买
蜻
蛉
刚
六
尺
,
红
树
之
中
斜
繫
。
闻
说
当
年
,
从
来
此
处
,
剧
号
繁
华
市
。
如
今
只
有
,
古
祠
閒
映
流
水
。
历
数
汉
苑
唐
陵
,
沧
桑
转
瞬
,
大
抵
皆
如
此
。
绣
岭
金
墉
都
换
了
,
何
况
弹
丸
黑
子
。
赛
鼓
前
村
,
巫
歌
极
浦
,
断
础
刲
羊
豕
。
满
陂
红
叶
,
老
鸦
衔
上
晴
垒
。
怀古词
地点词
秋景词
抒情词
写景词
城市怀旧词
历史变迁词
赏析
这首《念奴娇·临津怀古》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深刻感慨。开篇“笛声紧处,向霜空削下,一天秋气”,笛声在霜空之下显得格外凄厉,渲染出一种萧瑟的秋意,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历史回顾。接着,“我买蜻蛉刚六尺,红树之中斜繫”一句,以蜻蜓作为引子,巧妙地将读者带入到一个特定的场景中,红树斜挂蜻蜓,既生动又富有画面感,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主题。“闻说当年,从来此处,剧号繁华市”三句,通过传说中的繁华景象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感慨。接下来,“如今只有,古祠閒映流水”两句,点明了当前的荒凉景象,古祠在流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孤独,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变迁的悲凉感。“历数汉苑唐陵,沧桑转瞬,大抵皆如此”几句,以汉苑唐陵为例,说明历史的更迭如同白驹过隙,无论多么辉煌的过去,最终都会归于平静与荒芜。接下来,“绣岭金墉都换了,何况弹丸黑子”两句,将视角从宏大的历史景观转向更为微观的城池与村落,强调了无论大小,一切都在时间的洪流中逐渐消逝。最后,“赛鼓前村,巫歌极浦,断础刲羊豕”描绘了乡村的日常生活场景,通过赛鼓、巫歌、祭祀等元素,展现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示了传统习俗的延续与变迁。而“满陂红叶,老鸦衔上晴垒”则以红叶与老鸦为象征,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同时也寓意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展现了陈维崧对历史变迁的独特洞察和深沉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往繁华与现今荒凉的复杂情感。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点绛唇(其二)暮登新安镇城楼
元末明初·邵亨贞
荒草寒烟,几年不到新安路。旧时行处。流水迷官渡。万里风埃,掇送流年度。伤迟暮。东驰西骛。俛仰成今古。
送程宫谕
明·沈周
车马出春明,雨中人独行。人从今日去,雨是几时晴。静阁一杯酒,乱闻千树莺。故山堪注《易》,天意就先生。
蝶恋花·午日
清·张昊
佳节薰风何太好。晓色晴明,竞渡游人早。公子韶华开大道。马蹄踏碎闲花草。柳上黄莺声未老。荡漾湖波,忽自伤怀抱。岂为春光归别岛。斑衣零落添余恼。
祝英台近·壬子元宵,悔之、复澄、豁轩同过草堂,雨后对月作
清末近现代初·林朝崧
倒金尊,摇玉尘,花底越吟苦。待月眠迟,宝鸭冷香炷。夜深丝雨初晴,罗云不散,怅九点齐烟何处?感今古,谁更擪笛津桥,唐宫曲偷谱。料得灯楼,永夕罢歌舞。茫茫天上人间,海枯石烂,.....
千秋岁·贯方七月五日生日为寿
宋·朱敦儒
占秋呈瑞。四海杨公子。蹋拖尚带蓬壶体。清新春草句,潇洒兰亭字。宦情少,眠云弄月知心事。此去应无滞。稳步烟霄地。鹏万里,鹤千岁。他年黄阁老,访我清溪醉。青凤舞,贻君万斛瑶花.....
江头叙别口占
明·吴与弼
信宿高居剩好怀,江头远送合门来。云帆若遇东流便,更有新诗为尔裁。
念奴娇·十六夜对月读湖海楼词辄题其后
清·周星誉
髯乎堪恨,占词名一代,竟无其匹。早岁红牙添韵事,传唱六宫都彻。宰相衣冠,党人子弟,老作梁园客。功名五十,马周久已白头。知否二百年来,替人属我,来与公争席。自写江南肠断句,.....
霜天晓角
宋·吴潜
云收雾辟。万里天空碧。舟过蛾眉亭下,景似旧、人非昔。年事如梭掷。世事如棋弈。抚掌扣舷一笑,今古恨、问谁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