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
抒情
怀古
情感
友情
山水田园
写论艺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陈维崧所作的《酬许元锡》,通过诗中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与友人许元锡之间深厚的友情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诗的开头提到“嘉隆以后论文笔”,表明了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和对前人的敬仰。接着,“天下健者陈华亭”一句,点出了诗人陈维崧的别号“华亭”,并以“健者”二字表达了对自身才华的自信。随后,诗中提到梅村先生(即钱谦益)住在娄上,与诗人交往,共同探讨文学艺术,体现了文人间的交流与切磋。诗中回忆了诗人年轻时与许元锡的相遇,以及在文学道路上的相互扶持。诗人形容自己年轻时如同初生的黄犊,充满活力,而许元锡则对其骨骼奇特表示赞赏,并传授诗歌创作的方法。两人后来一同出游,许元锡甚至以“老龙子”称呼诗人,可见其对诗人个性的深刻了解和欣赏。诗中还提到了两人之间的饮酒、赋诗等活动,展现了文人雅集的场景。特别是“头上不畏咸阳王,眼前只认丁都护”一句,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自由态度,不受世俗束缚,只专注于内心的艺术追求。最后,诗中提到许元锡赠诗一事,诗人对此深感感激,但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回赠。在某晚饱览灯火后,诗人才得以挥毫泼墨,创作出回应之作。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文学创作的热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清代文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