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月
十
四
夜
游
太
晖
观
呈
忠
教
真
人
碧
天
高
处
是
三
清
,
金
作
楼
台
□
作
城
。
白
鹿
仙
人
秋
弄
笛
,
青
牛
道
士
夜
吹
笙
。
惊
残
鹤
梦
江
云
冷
,
幻
出
松
阴
海
月
明
。
欲
写
阴
符
寄
幽
事
,
山
中
老
子
有
书
迎
。
写景
地点
抒情
秋天
山中景色
月亮
传道
修仙
咏物
书信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仙境画卷。首句“碧天高处是三清”,以“碧天”开篇,渲染出一种高远、清朗的氛围,“三清”则点明了仙境的神圣与超凡脱俗。接着,“金作楼台□作城”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楼台城池以金为材料构建,展现出仙境的富丽堂皇。“白鹿仙人秋弄笛,青牛道士夜吹笙”两句,通过白鹿仙人和青牛道士的形象,以及他们秋日吹笛、夜晚吹笙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仙境的生动场景,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和音乐感。白鹿与青牛作为仙界的象征,其活动更增添了仙境的神秘色彩。“惊残鹤梦江云冷,幻出松阴海月明”两句,通过“鹤梦”与“江云”的对比,以及“松阴”与“海月”的映衬,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凄凉的意境,使得整个仙境既有超脱之感,又不失人间情感的细腻表达。最后,“欲写阴符寄幽事,山中老子有书迎”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记录下这神秘仙境中的幽微之事,却在山中遇到了迎接他的“老子”。这里的“老子”可能是指隐居山林的智者或仙人,暗示着诗人与仙境之间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构建了一个既壮丽又神秘的仙境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虞美人·中秋无月
宋·赵长卿
西风明月临台榭。准拟中秋夜。一年等待到而今。为甚今宵陡顿、却无情。姮娥应怨孤眠苦。取次为云雨。素蟾特地暗中圆。未放清光容易、到仙源。
禅月台(其二)
宋·韩淲
寻得残僧上月台,雨云清薄未全开。茶瓯坐久酒杯举,桂树落香黄菊来。
题刘士平竹所卷
明·程本立
凤凰溪头十亩园,我昔种竹竹已蕃。揃除杂乱扶正直,不使恶类相牵援。春雷动地儿孙长,森然玉立参天上。玄冬何嫌霜霰重,赤日自憩风飙爽。一从宦辙梁宋游,熇埃眯目挥汗流。琉璃八尺谁.....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石林
明·孙一元
乱石生寒霭,残林带晚曦。松凉供睡稳,山静与诗宜。入洞随猿迹,登崖割蜜脾。朅来天壤内,此地可栖迟。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唐·崔元翰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
雪霁霜晴独寻山径菊花犹盛感而赋诗
宋·王禹偁
狼藉金钱撒野塘,几丛无力卧斜阳。争偷暖律输桃李,独亚寒枝负雪霜。谁惜晚芳同我折,自怜孤艳袭人香。幽怀远慕陶彭泽,且撷残英泛一觞。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