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
黄
柳
花
边
短
笛
。
初
结
孤
山
约
。
雨
悄
风
轻
寒
漠
漠
。
翠
镜
秦
鬟
钗
别
,
同
折
幽
芳
怨
摇
落
。
素
裳
薄
。
重
拈
旧
红
萼
。
叹
携
手
、
转
离
索
。
料
青
禽
、
一
梦
春
无
几
,
后
夜
相
思
,
素
蟾
低
照
,
谁
扫
花
阴
共
酌
。
写景抒情
写花
落花
秋天
婉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离别之情和春夜的寂寞。"花边短笛",开篇即以独特的情境吸引读者,那些小巧的竹笛在花丛中吹奏着,似乎在诉说着某种孤独或是约定。接着"初结孤山约",表明这是一个开始,这个约定与那座孤独的山有关联。"雨悄风轻寒漠漠",这里的天气描写营造了一种凄清而又萧索的氛围,似乎预示着某种不易觉察的情感变化。紧接着"翠镜秦鬟钗别",画面转向女子的装扮,翠绿的妆镜、古代妇女的发饰——秦鬟和钗,都在这里成为离别时刻的细节。而"同折幽芳怨摇落"则表达了共同经历过美好而又充满怨恨的情感,宛如花朵在风中摇曳、随之凋零。"素裳薄。重拈旧红萼",女子的衣着轻薄,她再次拿起那已经有些陈旧的红色花瓣,或许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回忆和留恋。"叹携手、转离索",这里的叹息和携手离别,以及那种无法挽留的无奈,都让人感受到诗中的情深意长。"料青禽、一梦春无几",这两句则将视角拉远到一种更宏大的时间尺度上。诗人通过观察那些翠绿色的鸟儿,意识到一个春天就像一场梦境一样短暂和易逝。"后夜相思,素蟾低照",在后来的夜晚,诗人陷入深深的相思之中,那圆月如同素白的蟾蜍,低垂地照亮了夜空。最后"谁扫花阴共酌",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怀念和向往。这里的人称代词“谁”让读者感到一种无奈和渺茫,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想要与人共享那份美好的愿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鲜活的自然景象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
王沂孙
69首
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又字咏道,号碧山,又号中仙,因家住玉笥山,故又号玉笥山人,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大约生活在1230年至1291年之间,曾任庆元路(路治今宁波鄞州)学正。王沂孙工词,风格接近周邦彦,含蓄深婉,如《花犯·苔梅》之类。其清峭处,又颇似姜夔,张炎说他“琢语峭拔,有(姜)白石意度”。尤以咏物为工,如《齐天乐·蝉》、《水龙吟·白莲》等,皆善于体会物象以寄托感慨。其词章法缜密,在宋末格律派词人中是一位有显著艺术个性的词家,与周密、张炎、蒋捷并称“宋末词坛四大家”。词集《碧山乐府》,一称《花外集》,收词60余首。主要词作有《天香·龙涎香》、《齐天乐·蝉》、《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眉妩·新月》、《长亭怨慢·重过中庵故园》、《法曲献仙音·聚景亭梅次草窗韵》等中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年辈大约与张炎相仿,入元后曾任庆元路学正。有《花外集》,又名《碧山乐府》
猜您喜欢
次韵和康丈真率之集
宋·林季仲
行步敧危老病身,胜游那敢厕荀陈。试思珠履三千客,何似风雩六七人。雪意迟疑终未决,诗筒来往莫辞频。晓窗新得东君讯,已放梅梢一点春。
杂诗三首(其一)
元·傅若金
植兰弥九畹,种菊被三径。幽芳固殊姿,馨德良可并。搴兰以为美,餐菊以资命。眷言理芜秽,恒使枝叶净。芜秽苦易侵,枝叶苦不盛。岂无桃与李,贵此谐野性。
如梦令·春景
清·沈榛
袅袅垂杨临水。庭下杏花开未。明月蓦移来,透破玉床鸳被。无寐。无寐。又被鸟声惊起。
和友人戏赠二首(其一)
唐·李商隐
东望花楼会不同,西来双燕信休通。仙人掌冷三霄露,玉女窗虚五夜风。翠袖自随回雪转,烛房寻类外庭空。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
题段氏扇子
元·陈旅
江上《竹枝歌》,为君颦两蛾。秋风团扇底,零落黛痕多。
闺词十二首(其十二)
明·张元凯
皓魄不常圆,一月圆一夕。明夕倏已亏,天道无停息。人事徒可怜。一亏不复圆。娟娟芙蓉花,弃置秋江边。
丑奴儿·春情
清·沈榛
芳菲落尽春将暮,片片飞红。穿透帘栊。几度莺声向晓风。雕栏徒倚情无极,睡眼朦胧。暗锁眉峰。撩乱晴丝拂槛慵。
十六字令
清·俞士彪
春夜暖,漏阁未传签。花阴下,和月捲珠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