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梅
花
百
咏
(
其
三
十
一
)
月
梅
夜
入
梅
林
望
月
华
,
月
华
光
里
数
枝
斜
。
清
香
一
段
从
衣
出
,
疑
是
嫦
娥
降
我
家
。
写景
咏物
写花
写物情感
春景
赞颂
月亮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夜晚漫步梅林,月光与梅花交织的静谧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色下梅树的姿态与香气,以及由此引发的浪漫想象。首句“夜入梅林望月华”,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的宁静与梅林的幽深相映成趣,月华如水,洒在林间,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次句“月华光里数枝斜”,进一步描绘了月光下的梅树,几枝梅花在月色中显得格外优雅,姿态轻盈,仿佛在风中轻轻摇曳,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第三句“清香一段从衣出”,将视觉与嗅觉相结合,不仅描绘了梅花的香气,更通过“从衣出”这一细节,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淡淡的花香随风飘散,穿过了诗人的衣物,直达心扉,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最后,“疑是嫦娥降我家”,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将眼前的美景与神话中的嫦娥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这份美好景象的无限向往和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现实的幻想色彩。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思巧妙融合,既展现了梅花的自然风貌,又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想象,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猜您喜欢
登城二首(其二)
宋·张耒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绛都春·己未立春,珠院听歌,同东篱诸子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烘炉润鼓。渐春到镜奁,明珠先曙。汉苑洞箫,初试东风,流莺语。吟壶曾结神仙侣。共欢夕、梅边尊俎。岁华依约,红裁翠剪,彩花钗股。休负。双鬟为识,乍回首最在、骄尘红雾。蘸语夜潮.....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