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陆
鸿
渐
栖
霞
寺
采
茶
采
茶
非
采
菉
,
远
远
上
层
崖
。
布
叶
春
风
暖
,
盈
筐
白
日
斜
。
旧
知
山
寺
路
,
时
宿
野
人
家
。
借
问
王
孙
草
,
何
时
泛
碗
花
。
写景
山水
春天
采茶
送别
地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友人远行至山中寺庙采茶的景象。开篇“采茶非采菉,远远上层崖”两句,通过对比常见的菊花和特殊的茶叶,以及强调攀爬高峻之地,展现了采茶人的不易与坚持。接下来,“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进一步描绘出初春时节,温暖的阳光照耀下茶叶被收集满筐,时间已过午后,给人以生机勃发之感。“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则转向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他熟悉通往深山寺庙的小路,有时还会在乡间人家的简陋住所中过夜。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也透露出他与世俗生活保持一定距离的生活状态。最后,“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一句,则是诗人通过询问友人的名字“王孙”,间接地询问何时能够饮用到这次采摘而来的茶叶。这里的“碗花”指的是倒入碗中冲泡后浮现的茶汤之花,象征着一种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皇甫冉
228首
皇甫冉(约公元718年—约公元771年),字茂政,男,汉族文人。祖籍甘肃泾州,出生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据《唐诗三百首新注》线装版记载:皇甫冉(716--769),字茂政,安定(今甘肃泾川北)人。曾祖时已移居丹阳。天宝进士,任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官中左拾遗,补阙。他生当乱离,颇有漂泊之叹,流连景物之余,东南山水,常赋予他以好句,如“燕如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积水长天随远色,荒林极浦足寒云”,“泛舟因度腊,入境便行春”,“岸草知春晚,沙禽好夜惊”等,并皆清逸。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悲其“长辔未骋,芳兰早凋”,当是指他终年五十余。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