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无
际
北
上
三
首
(
其
二
)
昔
我
与
子
交
,
发
言
即
同
趣
。
读
书
不
耻
贫
,
固
欲
行
其
意
。
及
乎
赴
功
名
,
子
前
我
辄
疐
。
心
知
不
能
同
,
岂
复
敢
为
异
。
子
今
扬
天
庭
,
我
终
守
衡
泌
。
子
将
为
其
难
,
我
亦
安
为
易
。
出
处
各
自
量
,
苟
同
竟
何
济
。
送别
友情
读书
励志
哲理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送无际北上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与友人无际之间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友人北上追求功名的复杂情感。首句“昔我与子交,发言即同趣”描绘了两人过去交往时的默契和趣味相投的情景。接着,“读书不耻贫,固欲行其意”表明了两人在精神层面的共同追求,即使面对贫穷也不以为耻,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两人的道路开始分岔。“及乎赴功名,子前我辄疐”描述了当友人追求功名时,诗人发现自己无法跟上步伐,甚至可能被拖累。“心知不能同,岂复敢为异”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意识到两人在追求目标上的差异,但又不敢轻易做出不同的选择。“子今扬天庭,我终守衡泌”进一步强调了两人在追求道路上的分离,友人高飞远走,而诗人则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子将为其难,我亦安为易”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挑战困难的敬佩,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可能面临的轻松选择,但内心深处并不认为这是真正的自我实现。最后,“出处各自量,苟同竟何济”总结了两人不同的人生选择,指出如果只是表面的相同而没有实质的共鸣,那么这样的“同”最终将毫无意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友情的复杂性和人生选择的艰难性。
李流芳
376首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自勉
宋·陆游
曩岁读隐书,妄意慕陶葛。芝房及乳石,日夜躬采掇。飞举固未能,死籍或可脱。那知事大谬,发齿将秃豁。神仙岂弃汝,正坐自迂阔。馀年尚努力,勿待烛见跋。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