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夜晚情境
春季景象
闺怨情感
咏物言志
怀旧思人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王彦泓的《续游十二首(其十二)》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情趣的夜晚景象。首句“清夜能游必慧人”,暗示了主人公深夜出游的不凡气质,可能是个聪明且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接下来的“泪垂红烛意堪亲”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泪水滴落在红烛上,仿佛与烛光产生了亲近的情感交流。“纸窗窄槛通新月”描绘了窗外纸制的窗户和狭窄的栏杆,透出明亮的新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蕊疏花验小春”进一步强调了季节,春天虽未浓烈,但细微的花朵已开始绽放,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戏掐枣膏添麝火”描绘了诗人细致的动作,他在游戏中轻轻掐取枣膏,点燃带有麝香的蜡烛,这一细节流露出他的闲适和雅致。而“暗拈瓜子记杯巡”则记录下他默默品尝瓜子,留意杯盏间的流转,体现了他的专注和品味。最后两句“相思怨绝诗难写,却爱弹丝诉得真”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感叹即使诗歌难以完全表达这种情感,但他更愿意通过音乐,尤其是弹奏弦乐来传达那份真挚的感情,因为音乐更能直接触动人心。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清夜中的微妙心境,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王彦泓

866首
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猜您喜欢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三)
南北朝·鲍照
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中有一人字金兰,被服纤罗蕴芳藿。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含歌揽涕恒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宁作野中之双凫,不愿云间之别鹤。
踏莎行(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程颂万
柳外斜阳,花间断梦。心情病酒芳寒重。雕阑六曲有人凭,苍苔暗补闲阶空。痴绝蜂忙,娇回莺哢。怜伊倩影凌波送。巧持纨扇索题诗,回头半露钗梁凤。
纪遇(其二)
清·孙原湘
桃溪重到月痕移,帘眼参差望眼痴。镜影难凭方士觅,闺情曾访济尼知。莲须水落才逢藕,柳为风狂已乱丝。此是昨朝相见地,悄无人在立多时。
绿窗诗十八首(其十八)
元·孙蕙兰
庭院深深早闭门,停针无语对黄昏。碧纱窗外初生月,照见梅花欲断魂。
水龙吟
宋·丁宥
雁风吹裂云痕,小楼一线斜阳影。残蝉抱柳,寒蛩入户,凄音忍听。愁不禁秋,梦还惊客,青灯孤枕。未更深,早是梧桐泫露,那更度、兰宵永。空叹银屏金井。醉乡醒、温柔乡冷。征尘倦扑,.....
踏莎行·为李拔可题其妹花影吹笙室填词图
清末近现代初·叶恭绰
淡月幽辉,小楼寒澈。危弦促柱同凄咽。黄花未肯怨西风,卷帘消息凭谁说。梦蝶初醒,骖鸾遽别。昙华石火同飘瞥。人间销得几回肠,偷声赚尽愁千结。
古诗(其四)
明·佘翔
女萝何袅袅,杨柳何依依。皎皎谁家妇,罗绮媚春晖。妆成妒桃李,流涕倚双扉。荡子新婚别,三年行不归。青春嗟自老,红颜亦已非。俯仰切中怀,何以解渴饥。
步月美人
明·朱诚泳
远思惊秋梦不成,玉关何处玉轮横。风光暗与当年异,弱质难禁此夜清。柳影花阴聊曳步,人间天上谩多情。凭谁亲向嫦娥道,莫为孤眠损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