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
宫
守
岁
消
息
东
郊
木
帝
回
,
宫
中
行
乐
有
新
梅
。
沈
香
甲
煎
为
庭
燎
,
玉
液
琼
苏
作
寿
杯
。
遥
望
露
盘
疑
是
月
,
远
闻
鼍
鼓
欲
惊
雷
。
昭
阳
第
一
倾
城
客
,
不
踏
金
莲
不
肯
来
。
节日
写景
咏物
抒情
怀古
写梅
地点
宫中
译文
消息传来东郊木帝回归,宫中的人们正在欣赏新开的梅花。
沉香木制成的熏香在庭院中燃烧,美酒琼浆倒入精致的寿杯庆祝。
远远望去,仿佛月光照亮了露盘,远处鼍鼓声响起,犹如惊雷欲动。
昭阳殿的第一名倾国佳人,除非踏着金莲花,否则不愿前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皇宫中举行的盛大庆典,通过对细节的精心刻画,展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奢华与欢乐。开篇“消息东郊木帝回”一句,以神秘的语气揭示了庆典的开始,而“宫中行乐有新梅”则透露出一种超乎寻常的美好,仿佛连时间都为之改变。接下来的两句“沈香甲煎为庭燈,玉液琼苏作寿杯”,通过对香料与珍贵酒水的描绘,强调了宴席上的奢侈。沈香、甲煎等都是极其昂贵的物品,用以照亮宫廷,更显出庆典的隆重。而玉液琼苏,则是用来祝愿长寿的美酒,使人联想到皇帝或高官的盛大庆生。“遥望露盘疑是月,远闻鼍鼓欲惊雷”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宫廷音乐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宏伟而又紧张的氛围。露盘如同月亮,鼍鼓声似雷鸣,使人感受到庆典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场听觉上的震撼。最后,“昭阳第一倾城客,不踏金莲不肯来”两句,则以一种超然的姿态描绘了诗人的情怀。昭阳,意指皇宫之巅,而“倾城客”则是对诗人自己的一种比喻,表明他虽身处盛宴,却仍保持着一份超脱的心境。而“不踏金莲不肯来”,则可能隐含了诗人对于世俗繁华的某种拒绝或者选择。整首诗通过对宫廷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个人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场既奢华又内涵深刻的庆典,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复杂的情怀。
李商隐
604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