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岩
幽
人
北
筑
碧
山
下
,
草
堂
正
傍
南
岩
开
。
烟
霞
时
从
几
间
落
,
云
气
每
向
窗
中
来
。
倏
然
东
篱
采
莲
去
,
倦
矣
西
涧
携
书
回
。
何
当
日
暮
一
矫
首
,
芙
蓉
削
去
高
崔
嵬
。
写景
地点
山水
田园
抒情
赞美
草堂
烟霞
云气
写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南岩的生活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幽人北筑碧山下”,以“幽人”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一位远离尘嚣、追求心灵宁静的隐士,他选择在碧绿的山脚下建造居所,展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接着,“草堂正傍南岩开”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居住环境,草堂紧邻着南岩,暗示了隐士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接下来的两句“烟霞时从几间落,云气每向窗中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与隐士生活的日常融合,烟霞云气仿佛是自然界的精灵,与隐士的生活空间相得益彰。“倏然东篱采莲去,倦矣西涧携书回”则描绘了隐士日常生活的两个片段:清晨或傍晚,他可能在东边的池塘里采摘莲花,享受自然的乐趣;日暮时分,带着一天的收获和阅读的满足,他返回草堂,结束一天的活动。这种生活节奏既简单又充实,充满了诗意。最后,“何当日暮一矫首,芙蓉削去高崔嵬”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日暮之时,隐士抬头望向远方,那高耸入云的芙蓉山仿佛被削平,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心旷神怡的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恬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
文嘉
61首
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仲子。吴门派代表画家。初为乌程训导,后为和州学正。能诗,工书,小楷清劲,亦善行书。精于鉴别古书画,工石刻,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徵明一体,善画山水,笔法清脆,颇近倪瓒,着色山水具幽澹之致,间仿王蒙皴染,亦颇秀润,兼作花卉
猜您喜欢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