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
都
春
·
社
题
咏
徐
虹
亭
双
椿
老
屋
才
人
裙
屐
。
只
一
榻
草
庐
,
都
成
名
迹
。
息
影
树
阴
,
念
往
尚
书
殷
勤
植
。
桐
花
已
占
风
流
席
。
又
写
入
、
枫
江
蓑
笠
。
竹
垞
高
唱
,
迦
陵
续
咏
,
墨
华
犹
渍
。
当
日
。
大
科
盛
事
,
笑
渔
父
、
也
入
玉
堂
簪
笔
。
雅
意
钓
游
,
久
厌
承
明
迟
归
楫
。
西
园
东
壁
人
谁
识
。
莫
更
问
、
城
南
城
北
。
只
余
第
四
桥
边
,
一
溪
弄
碧
。
写景
咏物
怀古
抒情
秋节
秋日景色
人物活动
场景
赏析
这首《绛都春·社题咏徐虹亭双椿老屋》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奭良所作,以徐虹亭的双椿老屋为题,通过对老屋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主人的才情与隐逸之志。"才人裙屐"四字,暗指主人的文采风流,即使在简陋的草庐中,也能因学问和名声而被人铭记。"息影树阴",表达了主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昔日尚书职位的怀念,暗示其曾有显赫官职。"桐花已占风流席",借桐花寓意主人的高洁品格,"枫江蓑笠"则描绘了他归隐后的渔舟生活,与"竹垞高唱,迦陵续咏"相呼应,展现出诗人对主人诗歌才华的赞美。"大科盛事"提及科举盛况,渔父也入其中,暗示主人曾参与过朝廷的学术活动。"雅意钓游"表达主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承明迟归楫"进一步强调了他对归隐生活的选择。"西园东壁人谁识",感叹知音难觅,"城南城北"则暗示了世态炎凉。最后,诗人以"第四桥边,一溪弄碧"收尾,描绘出一幅静谧而清幽的隐居画面,留给读者无限遐想。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赞扬了主人的才情、品格和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隐逸文化的欣赏和对仕途浮沉的感慨。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