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写景
咏物
自然现象
冬日景象
抒情
哲理
动物
大雁
思乡
忧民
写雪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大雪之景,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的手法,将雪的洁白、广阔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生动地展现出来。首联“一白浑无际,顿教径路微”描绘了大雪覆盖大地的景象,一片洁白,连绵不绝,使得原本可见的道路变得模糊不清,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颔联“江头人独钓,驴背与遄飞”则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人在雪中的孤独与自在。江边垂钓之人与雪中疾行的驴背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面,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自由。颈联“银海澄千界,琪花灿四围”进一步渲染了雪景的壮丽与纯净,将雪比作银色的海洋,照亮了整个世界,四周则是璀璨的雪花,展现出一幅如梦似幻的冰雪奇观。尾联“絮飘沈复起,盐撒是耶非”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雪花比作飘落的棉絮,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通过“盐撒”的比喻,增加了趣味性,引发读者对雪花本质的思考。接下来的“鸟觅巢多误,鸿留爪尚稀”描绘了大雪对鸟类活动的影响,鸟儿在寻找栖息地时容易迷失方向,鸿雁的足迹也显得稀少,体现了雪后自然界的宁静与变化。最后,“荒黎悲转壑,卒岁叹无衣”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生活艰辛的同情,大雪不仅带来了美景,也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尤其是对于那些衣食无着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人文关怀。

猜您喜欢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怀净土诗(其七)
元末明初·梵琦
莲宫只在舍西头,易往无人著意修。三圣共成悲愿海,一身孤倚夕阳楼。秋阶易落梧桐叶,夜壑难藏舴艋舟。幸有玉池凫雁在,相呼相唤去来休。
子初全溪作
唐·李商隐
全溪不可到,况复尽馀醅。汉苑生春水,昆池换劫灰。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清兴恭闻命,言诗未敢回。
望江南/忆江南
宋·欧阳修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微雨后,薄翅腻烟光。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长是为花忙。
步出夏门行·冬十月
魏晋·曹操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鵾鸡晨鸣,鸿雁南飞,鸷鸟潜藏,熊罴窟栖。钱镈停置,农收积场。逆旅整设,以通贾商。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和邵二泉先生待麻姑泉一首
明·夏良胜
为取深青洗却迂,石梁趺坐正刚予。匣中宝剑腾还否,天上银河落未如。饮雪香分归洞侣,佩环声碎宴池馀。沧桑果是无根说,会见何人去恶书。
七宝扇
宋·王质
七宝薰开万窍风,灵犀一点与天通。婆娑吹动红炉雪,总在清凉世界中。
题江村秋晚小画四首(其二)
明·于慎行
万壑萧萧近晚秋,暮天寒雁水悠悠。月明应是多愁思,玉笛霜前自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