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山
怀古
抒情
赞美
写景
写山
泰山
写自然景象
登顶记游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杰所作的《登泰山绝顶》。诗中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首句“五岳镇坤维,其东雄泰岱”点明泰山作为五岳之首的地位,其雄伟之势令人叹为观止。接下来的“岩岩一何高,屹立霄汉外”更是将泰山的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接着描述了泰山的神圣地位,“神灵所攸钟,秩祀宜万代”,表达了对泰山的敬畏之情。进入诗的主体部分,“我来属深秋,登陟览胜槩”写出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登临泰山的情景,表达了对泰山美景的向往和欣赏。接下来的几句“云开旭日升,峰峦新染黛”描绘了日出时分,云雾散去,阳光照耀下的泰山景象,以及山峦被晨光染成黛色的美丽画面。“盘盘上涧谷,石磴豁复隘”则描绘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以及石阶的曲折蜿蜒。随后,“凉飙起虚谷,飒飒响灵籁”通过风声和自然的声音,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两崖戢霜树,斑斓殊可爱”描绘了霜树的美丽,以及山崖上的色彩斑斓,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五松非秦封,亦已类偃盖”提到五松的古老,仿佛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最后,“跻攀入天门,缥缈凌上界”表达了诗人攀登至山顶,仿佛进入了仙境的感受。诗人感慨于历史的兴衰,“睇盼感废兴,喟然发长嘅”,并赞叹泰山自古至今的永恒存在,“兹山自今古,直与穹壤配”。诗的结尾部分,“绝顶气益清,衣袂浮沆瀣”描绘了站在山顶时的清新空气和飘逸的衣袂,以及“群山纷后从,历历同聚块”的壮观景象。诗人将广阔的中原比作小小的瓯,将大海比喻为环绕的带子,表达了对天地之大的感慨。“置身九重近,谁谓天下大”则体现了诗人站在泰山之巅,对宇宙的广阔有了更深的理解。整首诗通过对泰山壮丽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畏之情。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