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日
与
儿
辈
游
中
溪
悠
悠
循
涧
行
,
磊
磊
据
石
坐
。
林
垂
短
长
云
,
山
缀
丹
碧
颗
。
蓼
花
最
无
数
,
照
水
娇
娿
娜
。
何
知
是
节
序
,
风
日
自
清
妥
。
群
童
竞
时
新
,
藕
果
间
蔬
蓏
。
欣
然
为
之
醉
,
乌
帽
危
不
堕
。
此
日
山
中
怀
,
孟
翁
不
如
我
。
山水写景
秋节
写花
蓼花
抒情
节日
重阳节
写山
写水
写景(林
山)
群童活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日这一天与儿辈一同游览中溪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丽和家庭聚会的温馨。首句“悠悠循涧行”,诗人缓缓沿着溪流行走,表达了悠然自得的心情。接着“磊磊据石坐”,坐在石头上,暗示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宁静。接下来的几句“林垂短长云,山缀丹碧颗”,描绘了林间云雾缭绕,山色斑斓的景象,充满了诗意的美。“蓼花最无数,照水娇娿娜”一句,生动地刻画了水中蓼花的娇美姿态,仿佛在水面轻舞,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随后,“何知是节序,风日自清妥”,诗人似乎忘记了季节更替,只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天气。“群童竞时新,藕果间蔬蓏”,描述了孩子们在游玩时的欢乐场景,他们品尝着新鲜的藕果和蔬菜,充满了生活的乐趣。最后,“欣然为之醉,乌帽危不堕”,诗人因这份快乐而感到满足,甚至有些微醺,帽子也险些滑落,形象地表现了他内心的愉悦和放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体现了家庭聚会的温馨与快乐,以及诗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和享受。
猜您喜欢
九日陪越州元相燕龟山寺
唐·赵嘏
佳晨何处泛花游,丞相筵开水上头。双影旆摇山雨霁,一声歌动寺云秋。林光静带高城晚,湖色寒分半槛流。共贺万家逢此节,可怜风物似荆州。
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其二)
唐·张说
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稽首明廷内,心为天下劳。
霜天晓角(其三)九日苏堤
宋·高观国
霜清水碧。冷浸红云湿。休说季伦锦帐,山南岸、更花密。露滴。空翠幂。两峰开霁色。不为浓妆一醉,西风帽、为谁侧。
甘谷以七月二十七日始出门过予,是日予斋中秋蕙忽放蕊一枝,即去年甘谷所移置也。秋蕙之放,率在重九以后,今先期早发,又适当甘谷病后出门之日,其为瑞审矣。即席呼画师绘图,得七律三章(其二)
清·全祖望
展七曾闻乞巧赊,应怜鹿鹿度年华。重陈旧雨浑如梦,细看新茎未及瓜。天教国香呈瑞种,我矜地主有灵葩。从今画院添佳话,郑赵风流未足夸。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唐·崔曙
汉文皇帝有高台,此日登临曙色开。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且欲近寻彭泽宰,陶然共醉菊花杯。
满江红(其一)丙午重阳前二日雨霁,泗泾倚阑望九山
元末明初·邵亨贞
云琐吴山,重阳近、满城风雨。层楼外、摩挲病眼,尚堪延伫。采菊有谁忘世虑,催租底事妨诗句。纵乌巾、潦倒不禁秋,犹能赋。村隐隐,牛羊路。烟冉冉,蒹葭渡。是几番兴废,几番今古。.....
中元
清·黄景仁
裁莲作灯灯七叶,百万光从水间出。凤膏著露精灵愁,蚖脂映溜蛟龙泣。回光却射恒河边,极天饿鬼来如烟。幡幢花果遍世界,哭来笑去风飘然。东家女儿巧心思,剪得浓花似侬媚。自礼金仙守.....
忆江南·重九日泊舟虎林,水窗无俚戏,与梦西追忆旧游,漫赋十解(其四)
清·周星誉
重九节,记得住蟠门。红桕晚风深巷笛,黄花细雨矮窗灯。小院对床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