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
声
慢
·
听
雨
高
高
下
下
,
断
断
连
连
,
疏
疏
渺
渺
密
密
。
几
阵
飘
来
,
惊
醒
梦
中
孤
客
。
他
时
算
到
羁
愁
怅
,
依
稀
天
涯
消
息
。
况
更
是
雨
潇
潇
,
千
里
寸
心
相
忆
。
不
识
纱
窗
淅
沥
。
也
不
是
、
春
宵
玉
阶
频
滴
。
数
著
檐
牙
,
帘
外
枕
边
咫
尺
。
郎
当
数
声
铃
语
,
怎
偏
教
、
分
明
听
出
。
玉
漏
尽
,
又
凄
凄
墙
下
蟋
蟀
。
抒情
写雨
情感
思乡
思念
闺怨
秋天
落花
景物
风景画
赏析
这首《声声慢·听雨》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胡薇元所作,描绘了听雨时的细腻感受和内心情感。诗人以雨声为引,通过“高高低下,断断连连”形象地刻画雨落的节奏,营造出一种疏离而深远的氛围。接着,“惊醒梦中孤客”表达了雨声打扰了诗人的宁静,唤起了他的羁旅之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他时算到羁愁怅,依稀天涯消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愁绪,暗示着诗人期待着远方的音信,但又深知遥不可及。雨势渐增,“况更是雨潇潇,千里寸心相忆”,雨声与思念交织,使得情感更加浓烈。接下来,诗人将雨声与生活中的琐碎细节相连,如纱窗淅沥、春宵玉阶的滴水,以及帘外枕边的近在咫尺,展现了听雨时的孤独与寂寞。铃声响起,本应带来安慰,却偏偏让诗人听得分明,更添愁绪。最后,夜深人静,雨声与墙下的蟋蟀声交织成凄凉的交响,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深深的哀愁。整首词以雨声为线索,细腻描绘了听雨者的心境,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文人士大夫的敏感心灵和孤寂情怀。
猜您喜欢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更漏子(其二)听雨
清·柳是
花梦滑,杏丝飞。又在冷和风处。合欢被,水晶帏。总是相思块。影落尽,人归去。简点昨宵红泪。都寄与,有些儿,却是今宵雨。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
采莲令
宋·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
点绛唇·闺思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采桑子(其十)
唐·冯延巳
画堂昨夜愁无睡,风雨凄凄,林鹊争栖,落尽灯花鸡未啼。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玉箸双垂,祗是金笼鹦鹉知。
鹦鹉曲
元·冯子振
青衫司马江州住。月夜笛厌听村父。甚有传旧谱琵琶,切切嘈嘈檐雨。薄情郎又泛茶船,近日又浮梁去。说相逢总是天涯,诉不尽柔肠苦处。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