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六
亭
先
生
同
游
法
华
寺
避
炎
无
计
作
逃
奔
,
日
日
邀
人
款
寺
门
。
世
事
竟
须
从
佛
化
,
古
人
幸
得
到
今
论
。
断
虹
残
雨
南
湖
院
,
粥
鼓
茶
香
梦
蝶
园
。
赖
有
郑
虔
歌
当
泣
,
灯
前
霁
月
上
修
垣
。
写景抒情
友情
夏日
赞颂
寺院
记梦
避暑
赏析
此诗《郑六亭先生同游法华寺》由清代诗人谢金銮所作,描绘了夏日避暑访寺的情景与感受。首联“避炎无计作逃奔,日日邀人款寺门”开篇即点明主题,以“避炎”二字直抒夏日酷热难耐之感,而“无计作逃奔”则表达了寻求清凉之所的迫切心情。接着“日日邀人款寺门”一句,既展现了诗人频繁造访寺庙的频率,也暗示了寺庙在炎热夏季为人们提供的一片凉爽之地。颔联“世事竟须从佛化,古人幸得到今论”转而探讨人生哲理。诗人认为,世事纷扰最终应归于佛学的教诲,古人对佛法的领悟和论述至今仍有借鉴价值。这一联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智慧的敬仰之情。颈联“断虹残雨南湖院,粥鼓茶香梦蝶园”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断虹残雨之后的南湖院,空气中弥漫着粥鼓茶香,仿佛置身于梦境般的蝴蝶园中。这一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旷神怡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尾联“赖有郑虔歌当泣,灯前霁月上修垣”以郑虔(唐代诗人)的典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诗人借助郑虔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在面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时,能够像郑虔一样,以歌咏代替哭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同时,“灯前霁月上修垣”一句,以月光洒在高墙之上,象征着心灵的光明与纯净,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在喧嚣尘世中寻找心灵平静的追求。
猜您喜欢
夏日閒居
明·谢晋
未老先疏懒,间眠爱竹阴。石边床几净,风外芰荷深。嗜酒从家寠,攻诗带病吟。幽居邻古寺,长日有僧寻。
题倪元镇先生小景
明·管讷
泖上相逢记昔年,风姿晔晔似神仙。如今看画浑疑梦,春树云林一惘然。
使还雄州曹使君夜会戏赠三首(其三)
宋·沈遘
粉面娇环红绣裙,主翁独遣劝佳宾。它时金谷重相遇,还许尊前问故人。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唐·孟浩然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再次韵
宋·饶节
四海班扬誉,平生支许游。芝兰端秀润,杨柳未风流。异日玉堂草,何年石室筹。愿公随处用,择地岂真休。
送杨当时夔漕
宋·黄彦平
桃花浪稳布帆张,汉节新除蜀郡郎。自昔儒林无别墨,只今文苑有他杨。碧鸡回谷光灵远,白狗稠滩道路长。我亦郎潜归未得,故溪幽梦炯鸥行。
寄程伯莱教授
元末明初·蓝智
广文家在大江东,官冷时时叹转蓬。读易夜分松寺月,鸣琴春度杏坛风。久知杜甫诗徒苦,应笑扬雄赋未工。翰墨交游今绝少,一生襟抱几人同。
五日与王道坚联句
明·谢与思
五日京华饮,庵居毒热臻。瓮香春泻满,檐景树移频。旧竞龙标远,初悬虎篆蹲。朱樱殊内赐,碧艾任时陈。榴簇晴苍乱,葵倾午萼新。絺衣躯较称,缕系色俱匀。作客惊迁序,扃扉耻望尘。形.....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