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

)

悼亡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赞美
成都
写山
离别
送别

赏析

此诗《故西川提举玉海李府君挽章(其一)》由明代诗人全大震所作,通过对李府君生前为官经历的描绘,表达了对其官场生涯的感慨与追思。首句“吏隐何工拙,驰驱蜀道难”,开篇即以“吏隐”二字点题,既指李府君在官场中的表现,又暗含其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然而,“工拙”二字则揭示了他在官场中可能面临的复杂局面和挑战,以及个人才能与现实之间的矛盾。“驰驱蜀道难”则形象地描绘了蜀地山川险峻,象征着李府君在官途上的艰辛与不易。接下来的“锦江回大篆,盐井烛馀寒”,通过锦江之水与盐井之景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蜀地的自然风光,也寓意着李府君在官场中的智慧与坚韧。锦江回流的大篆,象征着他的政绩与智慧如同江水般源远流长;盐井烛余寒,则暗示着他在治理盐业时的辛勤与坚持,即使在艰苦条件下仍能发光发热。“靴舄宁留犊,巾车几到官”两句,通过日常生活用品的比喻,进一步表达了对李府君勤勉为官的赞扬。靴舄(古代官员穿的靴子)与犊(小牛),巾车(官员出行的车辆)与官,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他虽身处官场,但不忘本,保持着谦逊与朴实的品质。最后,“茂陵有遗草,好付所忠看”两句,以茂陵(汉武帝陵墓)的典故,寄托了对李府君身后事的关怀与期待。茂陵有遗草,意味着李府君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或未竟之事,希望有人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正如汉代的忠诚大臣所忠一样,继续关注并传承他的精神与事业。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李府君在官场中的风采与成就,更表达了对其品格与精神的深切缅怀与敬仰。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