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阳
客
中
杂
言
四
首
(
其
二
)
秋
帆
泊
淮
浦
,
小
山
倏
春
风
。
春
风
到
花
柳
,
青
青
间
深
红
。
散
屧
慰
寂
寞
,
道
与
征
夫
逢
。
为
言
丧
乱
后
,
十
室
八
九
空
。
村
墟
暗
荆
杞
,
渚
泽
哀
飞
鸿
。
奈
何
数
下
令
,
科
敛
纷
错
重
。
语
已
仰
天
叹
,
泣
涕
沾
其
胸
。
呜
呼
天
地
德
,
微
小
无
不
容
。
贵
人
岂
不
仁
,
视
汝
如
蒿
蓬
。
会
闻
贤
刺
史
,
抚
汝
如
汉
龚
。
征
夫
甫
收
泣
,
悍
吏
来
自
东
。
写景抒情
秋景
村墟哀景
抒情
怀古言志
民生疾苦
天地德行
征夫
悍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山阳客居时所见的社会现状和内心情感。首句“秋帆泊淮浦,小山倏春风”以自然景象开篇,秋风拂过淮河岸边的小山,春意盎然,预示着生机与希望。接着,“春风到花柳,青青间深红”描绘了春天到来,花柳青翠,红花点缀其间,色彩鲜明,充满生机。“散屧慰寂寞,道与征夫逢”则转而描写诗人与行军途中的士兵相遇,以闲适的步履慰藉彼此的孤独。接下来的“为言丧乱后,十室八九空”,揭示了战乱之后的荒凉景象,十户人家中就有八九户是空荡的,反映了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村墟暗荆杞,渚泽哀飞鸿”进一步描绘了战后的荒芜景象,村庄被荆棘覆盖,水泽中飞鸿哀鸣,凄凉之感油然而生。诗人对统治者的批评在“奈何数下令,科敛纷错重”一句中体现,指责他们频繁发布命令,加重赋税,使百姓苦不堪言。“语已仰天叹,泣涕沾其胸”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愤怒。最后,“呜呼天地德,微小无不容”感叹天地之大,却容不下微小的生灵,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而“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蒿蓬”则直指权贵阶层的冷漠无情,将百姓比作草木,形象地表现了他们被忽视的命运。“会闻贤刺史,抚汝如汉龚”表达了诗人对贤明官员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像汉代的龚遂一样,体恤民情,减轻百姓负担。最后一句“征夫甫收泣,悍吏来自东”暗示了在贤明官员的治理下,征夫停止哭泣,悍吏也有所收敛,社会秩序得以恢复,百姓生活有望改善。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公正、仁慈的渴望,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俞德邻
382首
原籍永嘉平阳(今属浙江),父卓为庐江令,侨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度宗咸淳九年(1273)浙江转运司解试第一,未几宋亡。入元,累受辟荐,皆不应。因性刚狷,名其斋为佩韦(本集卷八《佩韦斋箴》)。元世祖至元三十年卒,年六十二。遗著由其子庸辑为《佩韦斋文集》十六卷(其中诗七卷),于元仁宗皇庆元年(1312)刊行,另有《佩韦斋辑闻》四卷。事见本集卷首元建安熊禾序,《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