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写水
写山
抒情
赞美
季节
秋天
隐居生活
地点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陈方的《早冬过笠泽渔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冬日渔村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方塘如鉴石如峰”,以“方塘”比作明镜,形象地描绘出水面的清澈明亮;“石如峰”则通过比喻,将岸边的岩石比作山峰,突出了岩石的峻峭。这两句不仅勾勒出水面与岸石的对比,也营造出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接着,“落叶平芜覆一重”一句,通过“落叶”和“平芜”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田野的萧瑟景象,同时“覆一重”则暗示了落叶之多,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一句既描绘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也暗含了时间流逝的意味。“云作晚阴低薜荔,水涵秋色乱芙蓉”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云彩低垂,仿佛要遮蔽薜荔(一种藤本植物),而水中倒映的秋色与乱舞的荷花相互映衬,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丰富色彩,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黄冠道士松间过,白雪渔翁月下逢”则是对人物活动的描绘。道士在松林间悠然行走,渔翁在月光下与之相遇,这一静一动的场景,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最后,“尚想天随无俗伴,应携茶灶与从容”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远离尘嚣,与自然为伴,享受简单而自在的生活。这里的“天随”可能是指诗人所仰慕的隐士或理想中的生活状态,而“茶灶”则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和内心的宁静。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的穿插,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冬日渔村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