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春景
情感
闺怨
怀旧
官府
税收
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春日采桑的女子形象,以及她内心的哀愁与乡村生活的情景。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乡土情感。"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两句以微妙的手法描绘出春天的景象。春风轻拂,使得蚕丝飘动如同行走的小昆虫,而桑树上的嫩芽则像初生的鸟嘴,展现了春意渐浓。"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女子在清晨开始劳作的情形。她们以泪洗面的情景,不仅显示了她们辛勤的劳动,也流露出生活中的不易和哀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两句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变化。诗人通过对比去年今日的睡醒时刻和今年春天树叶迟缓展开的情况,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最后两句"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则揭示了社会压力与个人情绪的交织。诗人通过女子听到外面催促的声音和官方在二月份开始征收新丝的事件,表达了底层人民生活中的种种艰辛。总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勾勒出一个古代劳作女性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农村生活的某些侧面。

唐彦谦

158首
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猜您喜欢

临江仙·除夕狱中寄忆
明末清初·龚鼎孳
不记今为何夕,隔墙钟鼓催春。逞风花草太无因。笼香深病色,罢酒得愁身。料是红闺初掩,清眸不耐罗巾。长斋甘伴鹔鹴贫,忍将双鬓事,轻报可怜人。
孤鸾·闺忆
清·佟世南
孤鸾惊见。叹黛妒愁眉,粉悲瘦面。凝立墙头,分付一年春怨。懊恨东君相促,把韶华、尽归莺燕。况复轻帆别后,有许多肠断。更那堪芳信天涯远。纵梦到江南,一霎还转。淮水春来涨,抵相.....
忆江南·补题含真仙影图
清·许禧身
瑶台境,何故速归真。隐约群仙珠幕卷,含愁娇女色增颦。哽咽梦初温。
点绛唇·闺思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同蒋心余彭芸楣游北兰寺
清·杨垕
无数征帆向马当,龙沙北去树苍苍。去年君亦他乡客,此日谁倾地主觞。野渡春风归鸟雀,寒山返照下牛羊。赞公去后风流尽,依旧閒云销竹房。
和顾牧原舟中见寄原韵(其二)
清·纪淑曾
晴川西望渺春波,却喜移家野兴多。近市山亭开瓮酒,种花门巷绕梁歌。冻云回首江头别,芳岁惊心客里过。漫拟忘机去沙渚,竹烟深处鸟声和。
点绛唇·二首(其二)
宋·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蝶恋花·咏簟
明末清初·沈谦
树咽疏蝉嫌昼永。自展琅玕,寂寞何人共。睡起懒将眉黛纵。汗轻微印香肌莹○玉枕频欹衾怕拥。不肯梳妆,垂泪思残梦。帘幕无风波细涌。荧荧湮得湘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