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
写景
地点
抒情
怀古
秋天的词
情感的
思乡的
季节
风景
动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跋涉途中所见的冬日景象,以及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首句“跋涉缘何事”,以疑问开篇,引出诗人行进的目的和动机,似乎是为了某种使命或责任而不得不远行。接着,“晓行风乍稀”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状况,清晨的风已渐渐平息,为旅途中增添了一丝宁静。“阴崖凝积霰,冻雨湿征衣”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严寒的景象。阴暗的山崖上,雪粒凝聚成霜,而寒冷的雨水打湿了行人的衣物,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这种环境描写不仅突出了季节特征,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马劣防坭泞,霜黄忆蟹肥”则转而描写行进中的具体情境。劣马在泥泞中行走,需要格外小心,而霜后的草地泛黄,让人想起家乡的螃蟹,其肥美令人怀念。这一对比,既体现了旅途的不易,又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向往与眷恋。最后,“故园谁作好,岁暮不言归”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岁末之时,面对远方的家园,心中既有对家人的思念,又有对旅途未尽的责任感,难以决断是否归乡。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远行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猜您喜欢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
过伊仆射旧宅
唐·李商隐
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幽泪欲乾残菊露,馀香犹入败荷风。何能更涉泷江去,独立寒流吊楚宫。
南园杂感与余淡心林衡者同赋
清·蒋玉章
故国芳园在,垂杨落日边。不知金谷变,还聚竹林贤。向秀闻孤管,嵇康废五弦。伤心歌舞散,花鸟若为怜。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答报资旷老人见寄来韵(其三)
明·成鹫
境静人閒性所宜,住来遑问此何时。江山烟雨归名邈,今古晴阴互转移。兔径拓开迟客至,象王行处少人知。无情也解通消息,荔子先红向北枝。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和江民表韵
宋·陈瓘
传老东山水上浮,玄沙六月雪重裘。旧来消息今何在,千里桐江月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