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
县
半
山
亭
和
郑
宣
使
韵
曾
向
钟
山
酹
夜
台
,
几
因
登
览
首
频
回
。
高
人
已
逐
飞
凫
去
,
此
地
还
应
化
鹤
来
。
古
碣
迷
漫
横
断
草
,
閒
花
颠
倒
卧
苍
苔
。
我
来
俛
仰
成
今
古
,
分
付
城
头
角
自
哀
。
怀古
写景
写山
抒情
秋天
今古情感
城市景致
鄞县
地点
赏析
这首元代朱睎颜的《鄞县半山亭和郑宣使韵》描绘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沉思。首句“曾向钟山酹夜台”暗示了对先人的追思,可能是在半山亭上回忆起对逝者的祭奠。次句“几因登览首频回”表达了诗人多次登临此地,每次都引发深深的思绪。“高人已逐飞凫去”中的“高人”指代的是德行高尚的人,他们如同飞翔的野鸭般离去,让人感到岁月的流逝。“此地还应化鹤来”则借用了仙鹤的典故,寓意着这个地方或许仍有超凡之士的灵魂归来,增添了神秘与幽深的气氛。“古碣迷漫横断草”描绘了古碑石淹没在杂草之中,显示出历史的沧桑和遗迹的荒凉。“閒花颠倒卧苍苔”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寂和古老,花朵随意生长,覆盖在青苔之上,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最后一句“我来俛仰成今古,分付城头角自哀”,诗人通过自身的俯仰之间,感叹古今变迁,将这种感慨寄托于城头的号角声中,增添了悲凉的意蕴。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