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史
(
其
六
)
诸
葛
孔
明
飞
羽
凋
零
又
秭
归
,
卯
金
馀
息
孔
明
知
。
春
秋
两
字
诛
千
古
,
不
用
当
年
磔
操
丕
。
咏史怀古
赞美诸葛
历史评价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普的《咏史(其六)诸葛孔明》,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表达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其智谋的赞美。首句“飞羽凋零又秭归”可能暗指诸葛亮的北伐失利,羽毛(箭矢)不再如飞,比喻其军事行动的暂时受挫,而“秭归”则可能象征着诸葛亮的晚年回到故乡。次句“卯金馀息孔明知”中,“卯金”代表金属兵器,这里可能象征诸葛亮的智慧和余威,即使在晚年仍能洞悉时局。“孔明知”三字直接点名了诗的主题人物。后两句“春秋两字诛千古,不用当年磔操丕”则是高度评价诸葛亮的智慧和策略,"春秋"在这里可能是借代,表示诸葛亮深谙权谋,他的智慧足以影响后世千年。"磔操丕"可能指的是曹操,"磔"是古代的一种酷刑,诗人言下之意是说诸葛亮的智谋使得曹操那样的敌人也显得微不足道,无需提及具体的惩罚。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隐喻和典故,赞扬了诸葛亮的智勇和深远影响,体现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深深敬仰。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