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
妇
辞
东
邻
采
桑
妇
,
西
邻
养
蚕
女
,
年
年
役
役
为
蚕
苦
。
桐
花
如
雪
麦
如
云
,
鸣
鸠
醉
椹
叫
春
雨
。
踏
踏
登
竹
梯
,
山
烟
锁
春
树
。
不
管
乌
台
湿
红
雾
,
妾
家
有
夫
事
犁
锄
,
妾
家
有
子
尚
啼
饥
。
春
蚕
满
筐
尚
望
叶
,
儿
啼
索
食
夫
已
归
。
前
年
养
蚕
不
熟
叶
,
私
债
未
偿
眉
暗
蹙
。
去
年
养
蚕
丝
已
空
,
打
门
又
被
官
税
促
。
今
年
养
蚕
嫁
小
姑
,
催
妆
要
作
红
罗
襦
。
妾
身
依
旧
只
裙
布
,
寒
灯
补
破
聊
庇
躯
。
蚕
兮
蚕
兮
汝
知
否
,
安
得
茧
成
大
如
斗
。
妾
生
恨
不
逢
成
周
,
治
世
春
风
桑
五
亩
。
田园
咏物
蚕
闺怨
忧民
怀古
成周
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村妇女艰辛的养蚕生活。首句以“东邻”和“西邻”起笔,暗示了普遍的劳作场景。蚕妇们年复一年地忙碌,承受着养蚕的辛苦。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桐花如雪”、“麦如云”、“鸣鸠醉椹”和“春雨”等生动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蚕事的繁忙。“踏踏登竹梯,山烟锁春树”描绘了蚕妇们攀爬竹梯采摘桑叶的情景,山间炊烟缭绕,春意盎然,但她们无暇欣赏。接着,诗人揭示了蚕妇们的困境:尽管家中有耕田的丈夫和啼饥的幼儿,她们仍需应对官府的催逼,债务缠身。“去年养蚕丝已空”至“今年养蚕嫁小姑”几句,写出了蚕妇们连续几年的经济困顿,从丝尽到负债,再到为女儿筹办嫁妆,生活的艰难可见一斑。最后,“妾身依旧只裙布”至“蚕兮蚕兮汝知否”,表达了蚕妇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蚕丝丰收的期盼,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一个没有贫困,人人有五亩之桑的治世。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蚕妇的视角,展现了农耕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表达了对社会公正和富足生活的渴望,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陈普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关注民生疾苦,这首《蚕妇辞》正是其人文关怀的体现。
猜您喜欢
古歌
汉·两汉乐府
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
武宗挽歌词二首(其二)
唐·顾非熊
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冕旒辞北阙,歌舞怨西陵。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
次圭父游将军岩韵二首(其二)
宋·朱熹
陈迹真成俯仰间,回头犹认碧巑岏。更烦地主殷勤意,得尽云山表里观。景晏共愁归路远,年侵独负酒杯宽。明朝觅句酬珠玉,剩喜诗情却未阑。
孟县道中(其一)
明·谢榛
村家农事毕,积雨漫成河。白聚野凫净,红垂秋柿多。年衰仍浪迹,转调是劳歌。一诵鹪鹩赋,归欤向薜萝。
醉太平
清末近现代初·陈洵
珊瑚挂瓢。黄金担樵。一枝一叶魂销。倩山妻绣描。霜浓艳潮。露晞艳焦。商声飒飒萧萧。恨宫声未调。
题刘士平竹所卷
明·程本立
凤凰溪头十亩园,我昔种竹竹已蕃。揃除杂乱扶正直,不使恶类相牵援。春雷动地儿孙长,森然玉立参天上。玄冬何嫌霜霰重,赤日自憩风飙爽。一从宦辙梁宋游,熇埃眯目挥汗流。琉璃八尺谁.....
湘湖草堂为贡友初赋
元·凌云翰
湘湖卜宅似江郊,梅柳同栽已放稍。春雨漏时愁在屋,秋风怒处忆飞茅。莼丝流滑羹长用,荷叶分香饭屡包。买得扁舟梭样大,呼童系在石塘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