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使
山水
怀古
抒情
哲理性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程俱所作的《次韵叶内翰游西余山用袁奉议韵》。全诗以游历西余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平子愧明略,长卿真倦游”,以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自比,表达出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谦逊和对过往游历生涯的疲惫感。接着,“笭箵傥可佩,瑶玉岂复舟”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可以佩戴的笭箵(一种竹制的篮子),而瑶玉则象征珍贵的事物,表达出诗人对简单生活和内心纯净的向往。“旧闻西余老,猖狂白蘋洲”描绘了诗人对西余山老者的回忆,以及对那片充满生机的白蘋洲的向往。接下来,“毫端宝刹见,尘起大地收”两句,通过描绘笔下宝刹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对世俗杂念的摒弃。“奋迅师子王,蚓蛙视蛟虬”以狮子王的威猛与蚯蚓青蛙对蛟龙的无知,对比出人生的高低贵贱,强调了个人内心的觉醒与超越。随后,“向来大涤翁,晚节万户侯”通过描述一位晚节显赫的大涤翁,表达了对人生不同阶段价值的反思。“襄阳一转语,富贵真云浮”引用襄阳人的话,指出富贵如同浮云,短暂而虚幻。接下来,“此道久已微,珷玞混琳球”表达了对道德与智慧逐渐被忽视的忧虑,以及对真才实学被混淆的感慨。“念昔过苕霅,寻溪亦经丘”回忆过去游历苕霅(地名)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怀念。接下来,“同游今安在,十载一瞬眸”感叹时光飞逝,昔日同游之人如今不知何在。“几欲挂长剑,刻舟笑延州”表达了诗人想要放下世俗束缚,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最后,“焉知瓮中人,寂默无春秋”以瓮中之人的比喻,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无奈与淡然。“香炉着古庙,一念万劫休”描绘了古庙中的香炉,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永恒。接下来,“安得五亩园,良苗接平畴”表达了诗人对拥有田园生活的向往。“脱身饥寒外,结友高胜流”表达了诗人希望脱离贫困与寒冷,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度美好时光。最后,“二边无馀习,六贼可尽刘”强调了去除贪嗔痴等恶习的重要性。“谁能使危肠,一日一万周”表达了对人心复杂情感的感慨。“须公谢三旌,故事追羊求”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与追求。“青鞋一幅巾,往来山之幽”描绘了诗人穿着简朴,自在地在山林间行走的情景。“且复载明月,深潭戏垂钩”以明月和垂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深刻洞察与感悟,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程俱

697首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