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
田园
写物
抒情
写景
怀古
赞美
写水
夏日
哲理
细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竹子的灌溉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通过“户枢不容蠹”、“死水不赴壑”等比喻,强调了勤劳与活力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安逸生活的警醒。诗人亲自参与灌溉竹子,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也展现了其闲适而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呼僮续长绠,落落鸣桔槔”,生动地描绘了灌溉的过程,桔槔的声响在宁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悠扬,增添了诗的意境美。诗人携瓢环绕竹林,细心浇灌每一株竹子,这一行为充满了对自然生命的关怀和尊重。“念此十二君,离群自江皋”,表达了对远离人群、独处江边的十二君子的怀念,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由与独立的向往。同时,通过“移栽一年馀,已长数尺梢”、“已长数尺梢”的描述,展现了竹子生长的生机勃勃,象征着生命力的顽强和成长的力量。“斋前雨霜丛,岁久根已交”,描绘了竹林在雨霜中生长的景象,岁月的痕迹在竹根的交织中得以体现,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而“交根缠箨龙,卷叶不复摇”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坚韧不拔的特性,即使在风雨中也能保持稳定。“聊苏夏日畏,未谢春雨膏”,表达了竹子在炎夏中为人们提供阴凉,在春雨中汲取养分,体现了竹子对人类生活的贡献。最后,“萧萧便生凉,霍若云雾消”,描绘了竹林带来的清凉感,如同云雾散去后的清新,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却坐井边石,清泉濯双骹”,诗人坐在井边的石头上,用清泉洗脚,这一细节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而“官闲但数数,听以老圃嘲”,则反映了诗人虽为官,但依然保持着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面对老农的玩笑,他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灌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生命力量的赞美,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作品。

程俱

697首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猜您喜欢

离骚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感皇恩·丐祠居射村作
宋·胡舜陟
乞得梦中身,归栖云水。始觉精神自家底。峭帆轻棹,时与白鸥游戏。畏途都不管,风波起。光景如梭,人生浮脆。百岁何妨尽沈醉。卧龙多事,谩说三分奇计。算来争似我,长昏睡。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临清柳枝词三首(其三)
明·董谷
行行檐树碧阴森,绿户朱帘粉堵深。睡起日高无一事,紫囊惟费买花金。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谒夫子庙
清·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车服先公制,威仪弟子修。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一.....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