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华
无
几
尚
有
紫
薇
相
对
里
巷
间
晚
花
如
寒
女
,
不
识
时
世
妆
。
幽
然
草
间
秀
,
红
紫
相
低
卬
。
荣
木
事
已
休
,
重
阴
閟
深
苍
。
尚
有
紫
薇
花
,
亭
亭
表
秋
芳
。
扶
疏
缀
繁
柔
,
无
复
粉
艳
光
。
空
庭
一
飘
委
,
已
觉
巾
裾
凉
。
手
中
蒲
葵
箑
,
虽
复
未
可
忘
。
仰
视
白
日
永
,
凄
其
感
冰
霜
。
写景
写花
秋节
抒情
节序感
草间
人物情绪
手中物
夏日转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晚花”、“秋芳”、“紫薇”为主要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首先,“晚花如寒女,不识时世妆”,将晚开的花朵比作不懂时尚装扮的寒女,形象地描绘出花朵在秋风中独立而清冷的姿态,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短暂。接着,“幽然草间秀,红紫相低卬”,进一步描绘了草间的花朵,红紫交错,生机勃勃,尽管身处幽暗之中,却依然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即使在逆境中也能绽放光彩的精神。“荣木事已休,重阴閟深苍”,通过荣木的凋零,表达了生命的终结,而“重阴閟深苍”则描绘了一片深沉的阴郁,预示着秋天的寒冷即将来临。“尚有紫薇花,亭亭表秋芳”,在这样的背景下,紫薇花依然挺立,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它不仅代表了秋天的芳香,更是诗人内心坚守的象征。“扶疏缀繁柔,无复粉艳光”,描述了紫薇花的形态,繁茂而柔软,失去了往日的鲜艳,但这种变化也赋予了它独特的美感。“空庭一飘委,已觉巾裾凉”,在空旷的庭院中,紫薇花随风飘落,让诗人感到一阵凉意,这不仅是物理上的凉意,也是心灵上的触动,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最后,“手中蒲葵箑,虽复未可忘”,诗人手中拿着蒲葵扇,虽然在秋天不再使用,但这份记忆却难以忘怀,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珍惜。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时间、季节更替的深刻思考。
程俱
697首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猜您喜欢
别燮玄圃后重寄
元·虞集
郭西山路有寒梅,想见临行首重回。夜听雨声知水长,满船明月几时开?
酬朱孔年惠菊(其二)
明·林俊
柴桑归爱一身轻,中路黄花到眼明。不见芙蓉见秋水,最难摹索是风情。
惜黄花慢·晴郊访菊
清·陈维崧
郭外烟林。趁板桥夹浦,迤逦秋寻。溪翁陇口,半畦嫩蕊,园丁屋角,数亩浓阴。离披开坼铺如锦,纵藻耀、偏觉萧森。选野岑。倚风藉草,隔涧捶琴。浊醪无伴孤斟。渐林霏小结,岩翠将沈。.....
感旧
清·冯班
当日楼中夜未阑,隔帘红药露团团。清歌出格鲸尊满,醉袂沾香凤蜡残。暗与美人收堕珥,狂教座客笑遗冠。重来事事陵成谷,一片秋阴作晚寒。
直房闻桂香
明·史谨
松阴池馆昼偏凉,何处飘来桂子香。起傍雕阑看秋色,广寒宫殿近昭阳。
忆家园廿六首(其十四)芙蓉
明·顾清
两丛高下映波红,疏柳池边落照中。无限江南摇落意,燕山几日又西风。
偶书呈王修竹
宋末元初·黄庚
琴心不复寄松萝,贺鉴湖边水自波。晚节黄花秋思淡,夕阳红树客愁多。何时归鹤招丁令,有意逃渔侣志和。不管白头乌帽落,西风一曲付狂歌。
满庭芳·郑圃看菊,并柬主人,即用王大令词原韵
清末近现代初·洪炳文
何处寻芳,满城风雨,秋残又值元冬。柴桑高士,隐约在篱东。种得黄花满地,恍身入绣谷罗丛。更难得,写生妙笔,画老圃秋容。山房开柿寿,屏供翡翠,鸟唤芙蓉。华堂丝竹,异曲同工。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