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友
人
下
第
归
宛
陵
天
涯
长
恋
亲
,
阙
下
独
伤
春
。
拟
住
还
求
己
,
须
归
不
为
身
。
临
岐
仍
犯
雪
,
挂
席
始
离
尘
。
共
泣
东
风
别
,
同
为
沧
海
人
。
离别
写友
励志
冬景
雪景
自然景色
抒情
春天内容
思乡情
友情
译文
在遥远的地方长久思念亲人,独自在京都感叹春天的流逝。
本想在这里定居,但最终还是为了自己决定回归,不是为了自身的需求。
在分别的路口,冒着风雪前行,离开喧嚣的城市。
与东风一同哭泣告别,我们都如同沧海中的一粟,共同漂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离别的深切感伤和无尽乡愁。"天涯长恋亲,阙下独伤春"两句描绘出诗人在高处眺望,心中充满对亲人的思念与对即将到来的春日的孤独哀伤。"拟住还求己,须归不为身"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矛盾,他渴望留下又不得不选择离去。"临岐仍犯雪,挂席始离尘"写出了行旅途中的艰难与环境的恶劣,以及诗人在这困境中依然不忘初心。最后两句"共泣东风别,同为沧海人"则是对友人的深情寄托,无论彼此将来流离失所于何处,都应共同珍惜这份离别之痛,并以此作为彼此之间难断的缘分。诗中充满了对亲情与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了自己的哀愁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士人怀念故土、珍惜缘分的情操。
李频
205首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