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城
子
·
送
给
谏
王
北
山
先
生
南
游
牙
樯
锦
缆
木
兰
舟
。
雨
初
收
。
碧
波
流
。
书
画
轻
装
,
落
日
捲
帘
钩
。
江
草
江
花
看
不
厌
,
桥
畔
树
,
树
边
楼
。
苏
州
才
过
又
杭
州
。
拢
船
头
。
踏
春
游
。
越
女
如
花
,
丝
竹
杂
清
讴
。
太
傅
风
流
今
又
见
,
湖
水
上
,
可
淹
留
。
写景
山水
送别
赞美
春天
情感
赞美自然
抒怀
湖景
古时行旅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文人雅士的游历生活。开篇“牙樯锦缆木兰舟”,以华美的船只起笔,展现出南游者的奢华与尊贵。接着“雨初收。碧波流”,描绘出雨后天晴,碧波荡漾的清新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书画轻装,落日捲帘钩”一句,将画面进一步展开,轻装携带的书画在落日余晖中显得格外雅致,卷起的帘钩则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日常感。紧接着“江草江花看不厌,桥畔树,树边楼”,通过“看不厌”的描述,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桥畔树,树边楼”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下片“苏州才过又杭州”,以苏州、杭州两地的快速更迭,展现了南游的快速节奏和丰富内容。“拢船头。踏春游”,描绘了游人聚集在船头,踏着春天的脚步畅游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越女如花,丝竹杂清讴”,以“越女如花”形容女子之美,与“丝竹杂清讴”相映成趣,展现了江南女子的柔美与音乐的和谐。最后,“太傅风流今又见,湖水上,可淹留”,以“太傅风流”暗喻文人的风雅,表达了对南游生活的向往与留恋,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整首词通过对江南风光和游人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汪懋麟
182首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猜您喜欢
馀杭醉歌赠吴山人
唐·丁仙芝
晓幕红襟燕,春城白项乌。只来梁上语,不向府中趋。城头坎坎鼓声曙,满庭新种樱桃树。桃花昨夜撩乱开,当轩发色映楼台。十千兑得馀杭酒,二月春城长命杯。酒后留君待明月,还将明月送.....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春日闲居三首(其二)
唐·白居易
广池春水平,群鱼恣游泳。新林绿阴成,众鸟欣相鸣。时我亦潇洒,适无累与病。鱼鸟人则殊,同归于遂性。缅思山梁雉,时哉感孔圣。圣人不得所,慨然叹时命。我今对鳞羽,取乐成谣咏。得.....
庸山诗为张庸庵赋
清·曹禾
安石揪枰陆羽茶,辋川山色镜湖花。尊前风月应无价,日草新诗付酒家。
人日嵩明道中二首(其二)
清·郑珍
茜红袖衩雪白巾,拜年女儿娇上春。杨林海边满花树,土主山头皆醉人。
摸鱼子·春江送客,忆家园作
清·龚翔麟
怅西风、青帘白舫,横河催散瑶席。桐阴半阁飞觞罢,冷却玉玲珑石。芳岁隔。卧孙楚楼头、早又过寒食。家园春色。定砌绽丹芽,径抽碧笋,稚蝶采香湿。秦淮柳,惯折柔条千尺。露桥送尽行.....
寿静斋兄
明·王汝廉
兄向庙廊荣紫绶,弟从岩谷乐幽栖。生同盛世遭逢异,系出中丞寿算齐。斋外棠花长韡韡,池边草色正萋萋。相期每岁朝元后,次第春风入品题。
次韵费茂和风月亭新成
宋·周紫芝
十室熙熙俗自恬,令君岂弟不多严。簿书遣吏且堆案,风月撩人时到檐。剩种幽花无限好,满倾春酒十分甜。何劳结屋深防客,清节如君有底嫌。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