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写花
秋天的
咏物
赞美
写景
抒情
情感
思乡
思念
香花歌

赏析

这首《南乡子·秋兰》描绘了一幅清晨秋兰盛开的美丽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兰在晨露中散发出的清新香气和其独特的冷艳之美。“香气晓来寒”,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氛围,清晨的寒意中弥漫着兰花的香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清新的意境。“碧叶红蕤露未乾”,绿叶碧绿,花朵鲜艳,露珠尚未完全蒸发,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感和湿润感。“只有美人堪结佩,秋兰。”将秋兰比作美人,形象地表达了秋兰的高雅与独特,暗示其不仅具有自然之美的外在,更蕴含着内在的气质与品格。“冷艳亭亭瘦倚栏”,进一步描绘了秋兰独立于栏杆旁的姿态,其冷艳与高洁,如同亭亭玉立的女子,独自面对世界的孤傲与坚强。“独对小屏山。为惜名花镇日看。”诗人独自面对小山屏风,长时间凝视着这珍贵的名花,表达了对秋兰的深深喜爱与珍惜之情。“耐得西风能几日,开残。”西风渐起,秋兰的生命似乎即将走到尽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易逝的感慨。“摘向菱花鬓影间。”最后,诗人将秋兰摘下,置于菱花镜前,与自己的鬓发相映衬,既是对秋兰美的赞美,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寄托。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秋兰的美丽、高洁与短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爱与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汪懋麟

182首
[公元一六四o年至一六八八年]字季角。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年四十九岁。康熙六年(公元一六六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因徐乾学荐,以刑部主事入史馆充纂修官,与修明史,撰述最富。吏才尤通敏。旋罢归,杜门谢宾客,昼治经,夜读史,日事研究,锐意成一家言。方三年,遽得疾卒。懋麟与汪楫同里同有诗名,时称“二汪”。著有百尺梧桐阁集二十六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