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日
作
端
居
值
秋
节
,
此
日
更
愁
辛
。
寂
寞
无
一
事
,
蒿
莱
通
四
邻
。
闭
门
生
白
发
,
回
首
忆
青
春
。
岁
月
不
相
待
,
交
游
随
众
人
。
云
霄
何
处
托
,
愚
直
有
谁
亲
。
举
酒
聊
自
劝
,
穷
通
信
尔
身
。
秋日写景
怀乡抒情
时光感怀
思友之情
悲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秋意和深深的愁绪。开篇“端居值秋节,此日更愁辛”便设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诗人在静谧的秋天感到倍加的孤寂与哀愁。这份寂寞并非来自外界,而是内心深处的无奈和空虚。“寂寞无一事,蒿莱通四邻”中,“寂寞”二字生动地传达了诗人内在的情感世界。蒿莱,即蓬草,常用以形容荒凉之境。这两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无聊,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淡漠。“闭门生白发,回首忆青春”则是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感慨。闭门不出,时间悄然使诗人的头发变白,而当他回望过往,便不禁思念起逝去的青春岁月。这两句透露了诗人对于年华易逝和个人生命价值未能充分实现的哀愁。“岁月不相待,交游随众人”表达了时间无情,人事变迁的感慨。岁月匆匆,不等人,而朋友和知己也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远去。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对世态变化的无奈与悲凉。“云霄何处托,愚直有谁亲”中,“云霄”常用以比喻高远或理想之所在。诗人询问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能否找到寄托,同时也表达了对知己难寻的哀怨。最后两句“举酒聊自劝,穷通信尔身”则是诗人在孤独中寻找慰藉。他举杯自我安慰,同时也强调自己虽然贫穷,但内心自有沟通,这种精神上的自足是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秋日景物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孤独、哀愁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追问。
高适
257首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山楼夕照
明·尹体震
远望当归日,登楼思惘然。溪云连雨湿,风叶落霜前。鸟宿湖边树,人归月下船。秋风吹客泪,无处托啼鹃。
秋日客中
宋·俞德邻
枫落秋江塞雁宾,客怀依旧忆鲈莼。百年三万六千日,半世东西南北人。满目空村争虎豹,何时高阁绘麒麟。由来管葛皆天意,霄汉泥涂任此身。
燕台秋日(其二)
明·释今无
时陟层楼望,萧条客思多。傃风吹大陆,秋色耿长河。剑气连天远,笳声送雁过。他乡愁日暮,谁为一扬戈。
庚戌秋书事八首(其八)
明·彭年
楚客伤秋意未阑,白云黄菊晚相看。江湖自足蛟龙卧,粱稻方谋燕雀安。北望星辰愁倚剑,南来消息愧投竿。浊醪漫向船头醉,追逐轻鸥下碧湍。
夜游宫
清·文廷式
疏雨困眠孤馆。薄衾冷、漏签时断。湿羽投林鸟已倦。敛秋心,白云岩,黄槲岘。瑟瑟湘波远。动吟思、楚歌声怨。浊酒深杯且自劝。渺关河,意难忘,君试忖。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