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
陆
少
府
朝
临
淇
水
岸
,
还
望
卫
人
邑
。
别
意
在
山
阿
,
征
途
背
原
隰
。
萧
萧
前
村
口
,
唯
见
转
蓬
入
。
水
渚
人
去
迟
,
霜
天
雁
飞
急
。
固
应
不
远
别
,
所
与
路
未
及
。
欲
济
川
上
舟
,
相
思
空
伫
立
。
写景
山水
离别
抒情
秋景
冬日景象
边塞风情
怀旧
思乡
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临别时的场景和情感,抒发了离愁和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诗中运用淇水、卫城等地理名词,营造出一幅动人的送别图景。"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两句,通过早晨临近淇水河岸,再次回望卫人所居之地,表达了诗人不忍离去的情怀。"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则写出了朋友分别时内心的依恋,以及背向山原继续旅程的心情。接下来的"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两句,以萧萧风声和远处村庄的景象,传达了诗人望眼欲穿却只能看到朋友渐行渐远的场景。"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则描绘了秋末初冬,水边空寂,人们离去不疾,而高空中大雁急速南飞的情景,增添了一份季节感和别愁。最后两句"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希望能够早日再见,共同乘舟过河的愿望,但现实中却只能独自伫立于岸边,沉浸在相思之情中。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活动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古典诗词特有的意境美。
高适
257首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秋夜怀云崖禅友
清·释敬安
云外佳期才一晤,人间小别又三秋。谁知夜静溪声里,明月怀君独倚楼。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