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群
公
秋
登
琴
台
古
迹
使
人
感
,
琴
台
空
寂
寥
。
静
然
顾
遗
尘
,
千
载
如
昨
朝
。
临
眺
自
兹
始
,
群
贤
久
相
邀
。
德
与
形
神
高
,
孰
知
天
地
遥
。
四
时
何
倏
忽
,
六
月
鸣
秋
蜩
。
万
象
归
白
帝
,
平
川
横
赤
霄
。
犹
是
对
夏
伏
,
几
时
有
凉
飙
。
燕
雀
满
檐
楹
,
鸿
鹄
抟
扶
摇
。
物
性
各
自
得
,
我
心
在
渔
樵
。
兀
然
还
复
醉
,
尚
握
尊
中
瓢
。
怀古
写景
抒情
秋天
写鸟
哲理
豪放
地点
琴台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天登上琴台,怀古思今的情景。开篇“古迹使人感,琴台空寂寥”即设定了一种历史的沉重与自然的宁静氛围。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静心思考,回顾过往,觉得时间飞逝,千年如一日。接下来,“临眺自兹始,群贤久相邀”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回首往昔,感慨于曾经与众多贤士交游的时光。他们或许已经不在,但精神世界中的交流却依旧弥漫。“德与形神高,孰知天地遥”则是对古人德行和精神境界的赞美之词,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宇宙渺茫、人类渺小的感慨。随后,“四时何倏忽,六月鸣秋蜩。万象归白帝,平川横赤霄”描绘出季节更替的迅速与自然界的壮观景象,时间和空间在诗人眼中变得神秘而宏大。“犹是对夏伏,几时有凉飙”表达了诗人对于炎热夏日的厌倦,以及期待秋风凉爽到来的心情。接下来的“燕雀满檐楹,鸿鹄抟扶摇”则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景象:燕子在屋檐上穿梭飞翔,而大鹤则用力气扇动着翅膀。这些动态的形象增添了诗中的生命力。“物性各自得,我的心在渔樵”表达了对自然规律顺应而生的赞美,以及诗人自身的情感寄托于山水之间。最后,“兀然还复醉,尚握尊中瓢”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酒精的作用下再次沉浸于醉乡,手中的酒杯依旧紧握,这不仅是对酒的喜爱,更是对自由自在生存状态的一种向往。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迹、自然景观以及个人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高适
257首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一字仲武,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