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
院
花
院
相
重
点
破
苔
,
谁
心
肯
此
话
心
灰
。
好
风
时
傍
疏
篁
起
,
幽
鸟
晚
从
何
处
来
?
笔
砚
兴
狂
师
沈
谢
,
香
灯
魂
断
忆
宗
雷
。
浮
生
已
问
空
王
了
,
箭
急
光
阴
一
任
催
。
写景抒情
秋天景象
怀旧抒情
读书惜时
季节变迁
译文
花朵点缀的庭院里苔藓被踩破,有谁愿意在这里倾诉心灰意冷。
清风时常伴随着稀疏的竹林升起,傍晚时分,幽静的鸟儿从哪里飞来?
提笔研墨的兴致如同沈约、谢灵运般狂放,烛光下诵读,魂牵梦绕地回忆着宗雷。
人生的虚浮我已经向佛祖求解明白,时光如箭急速流逝,任由它催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养性的生活状态。开篇“花院相重点破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之所的宁静与美好。"谁心肯此话心灰"则流露出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红尘滚滚的淡然与不屑一顾。接着“好风时傍疏篁起,幽鸟晚从何处来?”这两句通过对和风细雨以及归巢鸟鸣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静谧环境下的生命之美与诗人内心世界的安宁。"笔砚兴狂师沈谢,香灯魂断忆宗雷"一段,则是诗人在隐逸生活中对书卷、学问的渴望,以及对往昔友人或先贤的怀念。这里的“师沈谢”暗示了诗人对于知识与智慧的追求,"香灯魂断忆宗雷"则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联系。最后,“浮生已问空王了,箭急光阴一任催”两句,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彻底放下,以及对于生命流逝、光阴迫切的深刻感悟。这里的“浮生”指的是世间的红尘生涯,而“问空王了”则是诗人已然超脱于这些烦恼之外。"箭急光阴一任催"则是一种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无奈与感慨,表达了一种生命有限、岁月匆匆的悲凉。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隐逸生活,展现了一个内心宁静、超脱尘世的意境。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友情与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感悟,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意境幽深的唐代诗作。
齐己
816首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您喜欢
初秋
宋·陆游
湿萤相逐照高栋,又见一年风露秋。流落江湖常踽踽,扫平河洛转悠悠。簿书终日了官事,尊酒何时宽客愁。拟倩天风吹梦去,浩歌起舞散花楼。
壬寅新春
宋·陆游
半生常是道边人,岁晚初收事外身。浊酒一杯聊永日,小园三亩亦新春。尚无枕寄邯郸梦,那有衣沾京洛尘。门外烟波三百里,此心惟与白鸥亲。
寄顾荃士太史
清·何其超
见日值君病,别来弥复思。闭门晚花落,曳杖青山期。世味归田录,秋怀愈疟诗。故人如问讯,心事岳云知。
夏夜忆卢嵩
唐·韦应物
霭霭高馆暮,开轩涤烦襟。不知湘雨来,潇洒在幽林。炎月得凉夜,芳樽谁与斟。故人南北居,累月间徽音。人生无闲日,欢会当在今。反侧候天旦,层城苦沈沈。
清明二首(其二)
唐·杜甫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鞦韆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绣中。风水春来洞.....
赠方矩之
元·张仲深
化城尽属利名场,门外三车日日忙。自畏简书为府史,故知文字重经王。天华晓雨苍云湿,贝叶翻风白昼香。江海红尘一千丈,静边心地自清凉。
舟中杂感二首(其一)
明末清初·徐倬
高秋一叶下梧桐,有客扬帆夕照中。多病百年兼恨别,依人千里自途穷。沧江白露鱼龙夜,冷月黄沙草木风。老去休思空冀北,曰归终拟侩墙东。
寂寂
宋·吴锡畴
寂寂闭门坐,身閒心太平。豆花含雨重,梧叶坐秋鸣。道路风波恶,山林梦寐清。少狂无复在,未减是诗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