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中
兴
颂
石
刻
后
有
册
有
册
一
尺
畸
,
启
阅
重
是
磨
崖
碑
。
平
原
太
守
气
骨
壮
,
杀
贼
馀
力
存
毛
锥
。
千
年
白
石
耀
深
刻
,
风
雨
不
剥
神
扶
持
。
铜
柱
莫
拔
魑
魅
走
,
铁
网
欲
破
珊
瑚
支
。
快
观
书
法
十
数
过
,
驯
读
其
语
增
噫
嘻
。
君
王
爱
色
不
爱
国
,
金
钱
买
祸
由
洗
儿
。
长
安
洛
阳
要
自
陷
,
法
宫
蜀
栈
谁
安
危
。
嗣
君
虽
然
返
旧
物
,
以
得
补
失
终
磷
缁
。
此
碑
颂
德
实
揭
过
,
有
家
有
国
留
箴
规
。
晴
窗
日
拓
不
辍
手
,
来
禽
青
李
生
蛛
丝
。
怀古
历史
励志
书法
哲理
赞美
传赞
山水
读书
惜时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题中兴颂石刻后》描绘了一块珍贵的石碑,其历史悠久,字迹深深刻在白石上,历经风雨仍能显现出太守的壮志豪情和书法之美。诗人借此碑表达了对君王应当以国家为重,而非沉溺于享乐的警示,指出长安、洛阳等地的安危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尽管后续的君主试图修复过去的错误,但仍有遗憾,碑文的道德训诫成为后世的借鉴。最后,诗人提到晴天时人们不断拓印石刻,但岁月无情,连窗边的植物都留下了蛛丝般的痕迹,寓言了历史的流转与变迁。整首诗语言凝练,寓意深远,体现了沈周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洞察。
沈周
1057首
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汉族。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猜您喜欢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秋怀(其三)
明·梁有誉
夕霁凉气发,曲房蔼馀清。金风被兰茝,白露浩已盈。密林谢阳彩,丛薄陨芳荣。迅商无缓调,征鸿怀苦声。物候既易感,神理固难名。汉阴甘灌园,鹿门事躬耕。金张逐丹毂,王贡彯华缨。由.....
喜杜荀鹤及第
唐·李昭象
深岩贫复病,榜到见君名。贫病浑如失,山川顿觉清。一春新酒兴,四海旧诗声。日使能吟者,西来步步轻。
书心画诗
宋·陈渊
书法从中得,难将笔下寻。欲知神合处,始悟画由心。篆隶秦非古,真行晋迄今。奇踪存翰墨,妙意本胸襟。雄健猊翻石,骞腾鸟出林。古人求笔正,八法响随音。
乙未岁家居不出偶读渊明诗因集其句为一首曰归田园
元末明初·王祎
丈夫志四海,驱役无停息。荣华难久居,岁月相催逼。纵浪大化中,人生不满百。时驶不可稽,前涂渐就窄。吾生行归休,营已良有极。念念动中怀,行行向不惑。守拙归园田,贫居安稼穑。司.....
寄题瑞昌簿厅景苏堂墨竹
宋·释道璨
一叶复一叶,世道几翻覆。一点复一点,书脉要接续。亲见长公来,一节不肯曲。见竹如见公,北麓能不俗。回首熙丰间,几人愧此竹。翰墨直枝叶,点化到草木。长公有深意,此事付北麓。
见庐山有怀邵二泉先生三首(其一)
明·夏良胜
少年曾诵二泉诗,不似庐山未见时。苍翠已从言外得,巑岏到使梦中迷。欧公履历能忘险,朱子文章足解疑。今日维舟访真迹,三君容我?前旗。
海陵狱中拈李卓老焚馀五首(其四)
清·黄毓祺
曾读江头孝女碑,好辞绝妙有谁知。正平遮莫为狂客,文举差堪唤大儿。岂是忌才遭魏武,自缘知己死陈思。纵令韬晦能无恙,若个延年万岁期。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