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

抒情
写景
赠别
怀古
赞颂
写人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的《送忠禅老诣径山请普觉住天宁万寿新刹》。诗中描绘了诗人与禅师忠老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禅宗智慧的深刻感悟。首句“我初游丛林,得人如满月”以满月比喻忠老的德行和智慧,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初次遇见忠老时的敬仰之情。接着,“细披云雾间,桂影若可掇”描绘了在云雾缭绕的山林中,忠老如同桂树般高洁的形象,暗示其修行的深邃与超凡脱俗。“旋转二十年,相半分会别”表明两人相交已有二十年之久,却因缘际会即将分别,流露出不舍之情。“暮途喜可掬,妙语等冰雪”则赞美忠老的言语如冰雪般纯净而深邃,给人以清凉与启迪。“告我第一义,光艳忽振发”描述忠老向诗人传授禅宗的核心教义,其光芒四射,令人振奋。“老魔俱辟易,善类随击拂”表现了忠老的智慧能够驱散邪恶,引领善良之人前行。“是真万里足,一举安能辍”表达了对忠老智慧与修为的高度赞扬,即使行走万里也难以停下脚步。“径山光暂韬,夜气尤昭彻”描绘了忠老离去后,径山暂时隐匿光辉,但夜晚的空气依然清澈明亮,象征着忠老的影响深远。“异时摩聊老,荐藉意甚切”预示着未来某日,忠老将再次回到这里,受到尊敬与推荐。“子果识至人,指顾石必裂”表达了对忠老作为至人的肯定,认为他的一言一行都能触动人心,甚至让石头为之震动。“出我连城珍,郊庙冠前列”赞美忠老如同珍贵的宝物,其智慧与德行在郊庙(古代祭祀祖先或神灵的场所)中占据首位。“无令刖足翁,二献文为拙”表达了希望忠老的智慧与贡献不受贬低,如同不使被砍去脚趾的老人献上的礼物显得拙劣。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忠老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禅宗智慧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李之仪

837首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