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
霁
重
阳
无
不
雨
,
况
作
蜀
山
行
。
已
历
诸
峰
险
,
刚
逢
半
日
晴
。
峡
寒
偏
著
色
,
江
晚
自
多
声
。
虽
复
终
阴
曀
,
心
魂
亦
暂
清
。
写景
秋节
地点
抒情
山水
重阳节
锦官城
写山
赏析
这首《暂霁》是明代诗人钟惺所作,描绘了重阳节在蜀地山中行进时的天气变化与自然景观。首句“重阳无不雨”,开门见山地点出时节与气候特点,重阳节常伴随着雨水,为后文的天气转变埋下伏笔。接着“况作蜀山行”一句,点明了地点,蜀地山高水长,气候多变,为接下来的描述提供了背景。“已历诸峰险,刚逢半日晴。”这两句写出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惊喜。经历了众多险峻的山峰之后,终于遇到了短暂的晴天,这种反差给人以心灵上的慰藉和愉悦。“峡寒偏著色,江晚自多声。”进一步描绘了山峡的寒冷与江面的夜晚景象。山峡因地形封闭而显得更加寒冷,江面上则充满了夜晚特有的声音,如波涛拍岸、鸟兽鸣叫等,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最后,“虽复终阴曀,心魂亦暂清。”即使最终还是回到了阴暗的天气中,但这段经历已经让诗人的内心得到了暂时的净化和平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感悟,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心灵寄托的哲学思考。整体而言,《暂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多变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内心的宁静,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哲理意味的佳作。
钟惺
43首
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猜您喜欢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