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
秋江写景
思乡
怀古

赏析

这首《秋江忆别》由明代诗人陶益所作,通过对九月授衣、长途游子、秋江别离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哀婉的情感氛围。首句“九月授衣怜此日”,以“九月”点明季节,正值秋末冬初,是准备冬衣的时节,诗人在此时感怀,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温暖衣物的期待。接着,“长途游子忆前秋”,将视角转向远方的游子,他们远离家乡,心中满是对过去秋天的回忆,这份回忆中或许包含了对家的思念、对温暖的渴望,以及对未知旅途的忧虑。“曲终江上人何在”,随着音乐的结束,画面转向了江边,游子的身影仿佛在音乐声中逐渐消失,只留下一片寂静与空旷。这句不仅描绘了场景,更蕴含了诗人对游子孤独与漂泊的深切同情。最后一句“肠断芙蓉不系舟”,以“肠断”形容情感之深,直击人心。芙蓉在这里象征着美好与脆弱,不系舟则暗示了游子的离散与无依。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游子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挽留的无奈。综上所述,《秋江忆别》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离别、漂泊、思念等主题的深刻洞察与情感表达,语言含蓄而富有感染力,让人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真挚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猜您喜欢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送郑端公
唐·方干
圣主伫知宣室事,岂容才子滞长沙。随珠此去方酬德,赵璧当时误指瑕。骢马将离江浦月,绣衣却照禁中花。应怜寂寞沧洲客,烟汉尘泥相去赊。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