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景
秋节
九九重阳节
思乡之情
田园风情
抒情词

赏析

这首《一剪梅·九日》是宋代词人陈德武的作品,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重阳节登高赏菊的情景,融入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和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新酒初香菊半含",开篇便营造出秋日重阳佳节的氛围,新酿的美酒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菊花则含苞待放,暗示着时光的流转与节日的喜庆。"月也三三,日也三三",运用叠词手法,描绘出连续不断的秋日景象,表达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登高已约上崭岩,世事相担,风雨相担",通过登高之举,词人寓言式地表达对人生际遇的承担,无论世事如何变迁,风雨如何洗礼,他都坚韧不屈。"头上茱萸颠倒簪",插茱萸是重阳习俗,词人借此表达对亲朋的思念,以及自己身处河南却心系江南的情感寄托。"身在河南,心在江南",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远方江南的深深怀念,即使身在异地,心却早已飞回故乡。最后两句"渊明何日解征骖,俯也何惭,仰也何惭",词人以陶渊明自比,询问何时能如陶潜般远离尘世纷扰,无论是低头还是抬头,都不再感到羞愧,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登高、饮酒、插茱萸等传统习俗,展现了词人对家乡和理想生活的深深眷恋。

陈德武

64首
陈德武(生平不详),三山(今福建福州)人。有《白雪遗音》一卷。其《望海潮》词云:“之官路远,篙师又促旧航。”又同调云:“三分春色,十分官事。”盖尝出仕,道经钱塘、桂林、睢宁、浔阳等地。余皆不详。盖尝出仕,道经钱塘、桂林、睢宁、浔阳等地。余皆。有《白雪遗音》一卷

猜您喜欢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其二)
宋·苏辙
捲衣换斗酒,欲饮月明中。坐看浮云合,遥怜四海同。清光知未泯,来岁尚无穷。且尽樽中渌,高眠听雨风。
鹊桥仙(其二)
宋·李之仪
宿云收尽,纤尘不警,万里银河低挂。清冥风露不胜寒,无计学、双鸾并驾。玉徽声断,宝钗香远,空赋红绫小砑。庾郎知有几多愁,怎奈向、月明今夜。
初出城怀李西涯
明·谢迁
乞身归去荷温纶,当宁深仁念旧臣。犬马力疲徒恋主,金兰谊重更怀人。乡心已负青山久,客路真惭白发新。犹幸潞河冰未合,匆匆解䌫问前津。
九日言怀
唐·令狐楚
二九即重阳,天清野菊黄。近来逢此日,多是在他乡。晚色霞千片,秋声雁一行。不能高处望,恐断老人肠。
九日登丛台
明·卢龙云
何处登高选胜游,异时歌舞此中收。风尘日上龙山帽,月色初分庾亮楼。已有白衣能送酒,何须黄叶共悲秋。逢迎少暇成高会,只愧无能抗督邮。
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
宋·陈师道
登高能赋属吾侪,不用传杯击钵催。九日风光堪落帽,中年怀抱更登台。江山信美因人胜,萸菊逢辰满意开。二谢风流今复见,千年留句待公来。
九日
宋末元初·杨公远
满城风雨霍然开,不负登临亦快哉。时俗半无乌帽堕,世情那有白衣来。且沽薄酒酬佳节,欲赋新诗愧短才。折得黄花簪两鬓,任渠两鬓自毰毸。
过岳阳追酬王壬秋巴陵城楼题壁
清·邓辅纶
江山暮凄凝,西晖亦未灭。登楼余何思,天末下微叶。怀人阻轻驾,芳翰悚惊瞥。弄珠凄汉游,搴兰感湘别。即事惜睽携,举目异徂辙。情随沅澧深,形滞江山隔。洞庭信周险,南服资控扼。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