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写景
咏物
秋天
抒情
野鹤
地点
梓山寺
松竹
写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梓山寺的所见所感,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石路硗硗马足劳”以崎岖的山路和劳顿的马蹄声开篇,营造出一种旅途的艰辛与探索的氛围。接着,“偶来山寺访方袍”则点明了目的地是寺庙,以及探访的对象是僧侣,暗示了一种寻求精神慰藉的旅程。“会教玉带换一语”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珍贵的玉带比作深奥的话语,表达了诗人对与僧侣交流的期待与珍视。而“不独金山有二豪”则可能暗指在探访过程中,不仅金山有杰出的僧侣,梓山寺同样不乏高人,强调了不同地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智慧。接下来的“疏竹半窗移日影,长松万壑响秋涛”,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寺庙周围环境的清幽与和谐。疏落的竹影映照在窗户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长松在山谷间回荡着秋日的涛声,这些景象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寓意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固知方外有馀地,野鹤一声鸣九皋”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方外,即超越世俗之外,这里指的是寺庙或修行之地。诗人认为,在这些远离尘嚣的地方,有着更多心灵的栖息之所。野鹤的一声鸣叫,仿佛是天地间最纯净的声音,象征着自由与超脱,呼应了前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以及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感悟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猜您喜欢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题晚翠堂
明·史谨
高堂迢递万松间,郁郁虬枝绕画阑。要与林泉留胜概,不随蒲柳共凋残。云归自锁巢间鹤,竹近常闻月下鸾。尽日涛声来树杪,无边诗思入毫端。花飘金粉香犹湿,叶堕苍髯露未乾。扫径每迟佳.....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