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离别
送别
咏物
情感
哲理

赏析

这首诗以剑为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哲理。首句“双铗龙泉北斗文”,以“双铗”象征着剑的两面,暗含着对事物两面性的思考;“龙泉”则点明了剑的锋利与价值,“北斗文”则赋予了剑以宇宙的宏大背景,暗示着诗人对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深刻洞察。“相携不断划中分”,描绘了剑在使用时的连续动作,仿佛在划分天地、区分善恶,隐喻着诗人对于正义与道德的坚守,以及在复杂世事中的决断力。接下来的“何堪箾里喑呜泣”,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剑置于箾(古代的一种乐器)之中,仿佛它在无声地哭泣,表达了对某种情境或状态的无奈与哀伤。这不仅是对剑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可能暗指对现实的不满、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感慨。最后,“神物终须合有群”一句,既是对剑作为神物的肯定,也寓意着世间万物虽有分离之时,但最终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群体,体现了诗人对和谐与团结的向往,以及对世界普遍联系规律的认同。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剑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社会、个人情感等多个层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深度。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