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
史
十
首
(
其
五
)
蔡
文
姬
御
赐
书
成
诵
,
黄
金
赎
魏
公
。
至
今
边
塞
上
,
茄
拍
和
秋
风
。
边塞
咏史
情感
惜时
赏析
这首诗《咏史十首(其五)蔡文姬》由清代诗人杨浣芬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描绘了历史人物蔡文姬的英勇事迹与深远影响。首句“御赐书成诵”,意指蔡文姬在宫廷中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她的著作被赐予并广泛传诵,彰显了她文学才华的卓越。这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认可,也反映了其作品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次句“黄金赎魏公”,则讲述了一段更为传奇的故事。蔡文姬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惜代价赎回了被俘虏的亲人,展现了她对家庭的深情厚谊以及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这里的“魏公”可能指的是被俘的家族成员或其他重要人物,蔡文姬的行动不仅体现了个人的牺牲精神,更凸显了她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后两句“至今边塞上,茄拍和秋风。”将视角转向了更广阔的时空背景。即便是在遥远的边塞之地,人们仍然能感受到蔡文姬的影响,仿佛她的故事与自然界的秋风一样,穿越时空,流传不息。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茄拍”可能是指某种乐器或特定的音乐形式,与“秋风”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悠远、深沉的意境,表达了蔡文姬事迹的深远意义和永恒价值。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蔡文姬生平事迹的简练叙述,不仅赞扬了她的文学才华、勇敢与忠诚,还通过象征性的语言,展现了她事迹的广泛影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猜您喜欢
鹧鸪天(其七)送廓之秋试
宋·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至沪偶病(其三)
清·许传霈
传说烽烟近浦东,哀鸿嘹唳梦魂中。流民贫病无生计,谁仗扁舟万里风。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
唐·韦庄
前年分袂陕城西,醉凭征轩日欲低。去浪指期鱼必变,出门回首马空嘶。关河自此为征垒,城阙于今陷战鼙。谁谓世途陵是谷,燕来还识旧巢泥。
赠从弟冽
唐·李白
楚人不识凤,重价求山鸡。献主昔云是,今来方觉迷。自居漆园北,久别咸阳西。风飘落日去,节变流莺啼。桃李寒未开,幽关岂来蹊。逢君发花萼,若与青云齐。及此桑叶绿,春蚕起中闺。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