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济
赞
白
拈
贼
,
是
这
厮
。
捋
鬼
头
巾
,
假
我
服
色
。
胡
芦
立
地
便
要
沈
,
秤
锤
落
井
不
教
没
。
脱
间
漏
架
,
天
下
第
一
。
自
谓
建
立
黄
檗
宗
旨
,
不
知
黄
檗
无
处
雪
屈
。
禅意哲理
人物
豪放风格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临济宗的禅理精髓。诗人通过“白拈贼”这一形象,比喻了那些在佛法修行中投机取巧、自以为是的人。他们“捋鬼头巾,假我服色”,表面上装模作样,实际上却是在欺骗自己和他人。接着,“胡芦立地便要沈,秤锤落井不教没”两句,运用了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真正的修行者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胡芦虽轻,但一旦投入水中,便无法浮起;秤锤虽重,但落入井中,也不会消失。这两句诗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坚定与内在的力量。“脱间漏架,天下第一”则进一步赞扬了临济宗的宗旨,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不拘泥于形式,不脱离实际,这是天下第一的修行之道。这里的“脱间漏架”可能是指超越了常规的修行方式,直接面对生活的每一个瞬间,将佛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最后,“自谓建立黄檗宗旨,不知黄檗无处雪屈”表达了对那些自认为建立了某种佛法体系,但实际上并未真正理解佛法真谛的人的讽刺。黄檗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此处借指佛法的真谛。诗人指出,真正的佛法并非建立在形式或理论之上,而是在于个人的内心体验和实践,只有真正领悟佛法真谛的人,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净。整首诗通过寓言式的表达,深刻揭示了临济宗禅法的核心——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佛法,不被外在形式所束缚,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猜您喜欢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其二十七)
宋·释正觉
只是个人,到处分身。万水中间月,百华头上春。不外一法,不受诸尘。生处熟也疏处亲,默时说也静时神。钵盂著饭饱还喜,拄杖入拳饥放嗔。
婆子偷赵州笋因缘颂
宋·俞道婆
虎穴魔宫到者稀,老婆失脚又怀疑。赵州吃掌无人会,直至如今成是非。
偈(其二)
唐·普化和尚
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小厮儿,却具一只眼。
偈颂三十二首(其十六)
宋·释宗演
张侯白,李侯黑。硬如绵,软如铁。蓦路相逢两会家,临济未是白拈贼。
偈颂八十五首(其四十九)
宋·释妙伦
鲍叔眼下安眉,赵哥口边著耳。蓦然狭路相逢,两个是甚面嘴。
渡水僧二首(其二)
金·赵秉文
一僧杭中流,杖笠行相随。波纹生足指,照影光瀰瀰。一僧到彼岸,前引如导师。腰间两不借,身外一伽黎。一僧方欲涉,结带如有思。前山鸟飞夕,后山云起时。君看眉颊间,中有摩诘诗。
玄沙和尚
宋·释重显
本是钓鱼船上客,偶除须发著袈裟。祖佛位中留不得,夜来依旧宿芦花。
用昭禅师韵二首(其一)
元·耶律楚材
银钩全似赵周臣,诗比黄华格调新。道眼点开言外句,禅心说破劫前春。山中跛挈无为客,林下逍遥自在人。不犯清波垂钓处,卧龙随手出龙津。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