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怀古
励志
情感
思乡
写雨
赞美
山水
情感之爱情
赞颂
地方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琴操十首·越裳操》。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思考的抒情之作。诗人通过“雨之施物以孳,我何意于彼为”开篇,表达了对自然恩赐和个人的命运反思,同时也隐含了一种无力改变现实的宿命感。接下来,“自周之先,其艰其勤”一句,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人民辛勤奋斗、艰苦卓绝的认识。“以有疆宇,私我后人”则是诗人对于国家疆域和个人责任之间关系的思考。这里,“我祖在上,四方在下”一句,可能是在表达对先祖遗风的尊崇以及个人的地位感知。“厥临孔威,敢戏以侮”这一句,则是诗人对于权威和礼仪规范的重视,同时也隐含了一种不愿冒犯规矩、保持谦逊态度的情怀。紧接着,“孰荒于门,孰治于田”一句,描绘了对家园与耕作生活的向往。最后,“四海既均,越裳是臣”则表达了一种理想中的平等世界和个人对于国家忠诚之心。这里,“越裳”指的是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被用来象征边疆或异族地区的人民。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个人命运与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和谐共存的追求,以及个体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自我认知。

韩愈

424首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猜您喜欢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永叔方舟豪饮即事十首时行次齐鲁卫间(其七)
明·胡应麟
携来双彩华,寒夜互生花。雪拥山阴棹,星偕博望槎。雁声流古塞,萤火乱平沙。几忆春明外,长灯对棣华。
化成寺对雨
明·崔光玉
一雨妨游屐,萧然自化成。墙披苍藓合,谷概白云平。涧急遥传响,峰连岂辨名。骤随鸣磬韵,细逐讽经声。檐卜居然长,池莲未便倾。飘飏浑搅梦,登眺不胜情。天柱应全暗,金沙想半盈。晚.....
日本绍明知客请赞
宋·释智愚
绍既明白,语不失宗。手头簸弄,金圈栗蓬。大唐国里无人会,又却乘流过海东。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
后醉中放歌五章(其二)
明·胡应麟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